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本來沒有我-聖嚴法師

2/3 以80歲壽齡圓寂的聖嚴法師的遺言中看到了這段:

「無事忙中老,空裡有哭笑,本來沒有我,生死皆可拋。」

想起小時候看「六祖慧能傳」的時候,題辭「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整部片感動到不能自己。

在靈氣課程中,學習靜心與觀照,也不時得頓悟這個「空無」與「我執」,真的頓悟了沒有,或是落實在生活中了沒有,不敢言,因為看到自己總是想能夠佔上風,那種根植於家庭、社會等等的思想,讓「我」不認識「我」。

我以為我追尋「真理」,但本來沒有「真理」,如果有可以說的「真理」,就不是真的「真理」。所以說「道可道,非常道」,道的存在,是不必追尋的,永恆存在的實相,人所追尋的,是如雲煙般無常的幻相。
即便是「學習」,學佛法、學智慧、學愛,都是陷入了我執的幻相,因為那些本來就存在的東西,不是用言語文字可以習得的,只能把它們活出來。

亦不認為,宗教最高領袖一定是悟道者,循規蹈矩之間壓抑人類真實的情感,反而無法超脫,智慧言傳有限,聽太多說太多知道太多,那個「非我」的「我」就更多,便無法順隨因緣。

聖嚴的智慧,改變了許多人,感動了許多人,但是不是能認識那個「我」,改變那個「我」,活出一個「無」,是這一世的使命與課題。

四我:「面對我,接受我,放下我,超越我」(改編聖嚴的四它箴言)

找回自己 ■ 聖嚴法師

相信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你一定會說:「我就是我啊。」但是你可曾想過,我們所認為的「我」,或者「自我」究竟是什麼?你可能因為從小到現在,大家都叫你這個名字,你也已經聽慣了,就覺得這個名字就是我,我就是這個名字。

你也可能會認為:「我的身體是我,我的家是我,我的思想是我,我的能力是我,我的財產是我,還有我的太太,我的先生,我的孩子,都是我的。」但是在這些話裡,出現的只有「我的……」、「我的……」,就是沒有說出究竟什麼是「我」。

例如:這是誰的身體?是「我的」身體;誰的思想?是「我的」思想;誰的觀念?是「我的」觀念;誰的判斷?是「我的」判斷;誰的鈔票?是「我的」鈔票;都是「我的……,我的……」。

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呢?
事實上,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 所以,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因為從小就被外在各種的價值觀念所佔有,被物質的環境牽著鼻子走,成為外在環境的奴隸而不自知。為了我的身體、我的財產、我的家人、我的……,又哭、又笑、又歡喜、又懊惱,全都是為了「我的」,沒有一樣事情是為了「我」。這是多麼的愚蠢呀!

仔細想想,我們剛出生時,腦中本來沒有知識、學問,也沒有記憶,但是隨著後天的學習,漸漸地會辨別事物的名字、形象以及數量的多少。然後,又進一步做出諸如──「這對我有沒有好處?對我好不好?」、「誰是愛我的?誰是不愛我的?」、「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等等價值判斷。而且在長期社會化的過程中,為了讓周遭的人所接納,也漸漸學會了抹滅自己真正的聲音,掩飾自己真正的感情。

於是,口是心非久了,連自己真實的感覺都無法體會,也失去了辨別事物真相的能力,身心往往處在無法主宰、無法掌控的情況之下。

真正的自我,應該是能夠主宰自己,能夠差遣、調配、控制自己的身心活動,自己能夠做得了主,這個才是自我。應該要向東走,就不會往西去;能夠主宰自己的雙手去救人、助人,而不是殺人、打人;也能夠主宰自己的心,讓它生起慚愧心、謙虛心,而不是驕傲心、自大心。

可是,我們往往易受環境影響而轉變,隨著環境而動搖,以佛教的說法,那是隨「業力」而轉。「業力」簡單的說,就是過去的無量世,一生一生所做的一切善、惡,在現世得到的一切結果。

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變成環境的附屬品,都希望做一個能夠主宰自己的人;也就是不要隨著業力而轉,這就要靠願心和願力來轉變。否則只有隨波逐流,隨著環境的「風」在轉,隨著別人的腳步起舞,成為環境的附屬品,而不是轉變環境的人。

盡心盡力做自己能做的,學自己應該學的,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盡量的付出,從中不斷的修正自己,這就是找回自我最好的方法。 希望大家,也祝福大家:能夠找回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