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珍愛來臨


Sense and Sensibility
Pride and Prejudice

愛情文藝片,愛情喜劇片,向來不投我所好;文藝的部分非要來個生離死別去證明愛情的偉大,喜劇的部分又教人太難以置信去邂逅皆大歡喜,說穿了也許是不再對愛情抱持幻想,只是仍然相信患難才能見到真情。會想看這部片,除了原著Jane Austen她是英國文壇上少數的女性之外,就是在傳統封閉的舊社會裡寫出「理性與感性」「傲慢与偏見」等聞名的作品。

不能背棄的不是道德,不能背棄的不是家族,不能背棄的也不是財富。是人性的良知與責任。

Jane Austen的初戀,也是唯一的一段戀情,在階級社會裡是不被接受的,但她不願屈就任何一段沒有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直到遇到從倫敦來到鄉村的年輕律師佛勒尹,兩人從各持才華的傲慢與偏見,到惺惺相惜的眷戀,雖不被家族所接受,也無法阻擋他們廝守終身的決心。只是到兩人啟程的那一天,珍發現了佛勒尹家裏寄來的信函,她不願因為兩人在一起而使得佛洛尹的家人不幸....。離開是誰也不捨的事,但是不能違背了良知,「否則我會以為我們沒愛過」。
在一起會給別人帶來不幸,也許這是"正確的選擇"。


朋友說慶幸我們不生活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我想也是因為那樣的年代造就了刻骨的愛情,也造就了完美的著作,相對看似自由的年代裡,人與人間的疏離又何嘗不是因為階級,文明的進步更讓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感,心靈在感情的付出上,是否獲得真正的自由?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愛在加爾各答


Shadows of Time


較現代經典的「麥迪遜之橋」「愛在黎明破曉前」「鐵達尼號」都描述了這類短暫而不朽的愛戀。


這次在飛行中還看了印度片「愛在加爾各答」,敘述了更多單純的愛情中複雜的要素。比起上述感情基礎的空虛,故事的開始是女主角瑪莎被父親賣到工廠當童工,在雇主的剝削下連三餐都很難溫飽,同樣在工廠當童工的拉維把他僅有的白飯分給瑪莎,並且用存款帶她去看當時賣座的電影,在瑪莎即將被雇主出賣給富豪作妾時,又用存款贖回了瑪莎的自由,並且買了車票,要瑪莎去加爾各答找父親,瑪莎約定當月圓的時候會到最大的濕婆神廟等拉維。


這一等就是10年,兩人也從小孩子變成了大人,拉維終於脫離了工廠,到地毯商工作,地毯商主人的孫女喜歡上拉維,在月圓時跟蹤了拉維到濕婆神廟,瑪莎雖然發現了拉維,卻誤會拉維已經娶妻而傷心欲絕,沒有和拉維相認。多年後各自成家的兩人又意外重逢,又燃起心中的濃烈愛戀,這一次瑪莎希望拉維能帶她走,拉維想著兩個年幼的稚子卻猶豫了....。


飛行結束後電影還沒結束,我不太知道真正的結局會是什麼?但我一直問自己,如果我是拉維我會怎麼做,道義與慾望的對決,從麥迪遜之橋在心中延伸,始終沒有正確答案,一如這部片的原名:
Shadows of Time -我們在今生不斷錯過,愛情成為時間的影子。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兩輪行

11 11大稻埕→故宮→風櫃口→萬里→金山→北海岸→紅樹林 110km

原本是安排5人的花東遊,因臨時有兩人取消而整組取消~心情當然悶啦!就約說騎個一整天的近郊行程來解悶,於是乎又晉級到令人聞「風」色變的「風櫃口」。

0800 因為只有兩個人,師父特赦可以8點再出發(行規好像都是6點...)。先在大稻埕會合,沿河濱車道出敦煌路往故宮方向。
0900 大約是過故宮的時間,沿著外雙溪是一路的緩上.....緩上.....還是緩上.....無盡的緩上,已經忘了緩上的時間。
1030 半山腰上停下來喘口氣,拍了第一張照片所以才紀錄了時間。師父說快到了快到了........準備衝刺陡上吧 > < !
1040 真的到了,有照片為證.....不過,有兩段陡坡我下來牽車了,大老遠的落後,還安慰自己說~欸!反正沒看到幾個女人騎上來,有憨膽算強了吧...。還有就是風櫃口的風真的是免費吹的,吹不停耶。
1200 下了風櫃口一路到萬里,經過亞尼克,在過了萬里隧道之後看到碧海藍天~剛剛好的陽光,剛剛好的溫度,心情舒暢。此時能看到的單車很少,剛好經過一位熱情的阿伯停下來幫我們拍照。也差不多要補給體力,到金山打飯去~
1330 吃過飯後慢慢騎,被一路的海景吸引,忍不住找個地方望海,聊了半個時辰。
1410 石門,停下來跟燈塔照了幾張~
1510 淺水灣,午后微醺的陽光照耀沙灘上,幾些遊客、情侶及親子愜意的在沙灘上玩耍踏浪。猶豫著要不要趕搭4點前的捷運,最後實在想慵懶一點,在沙灘上看起書來~
1540 太陽有點炙熱,而我們開始不耐曬,想說慢慢騎到紅樹林吃過晚飯搭7點後的捷運回家。
1610 騎太快了,一下子就到捷運站,剛過4點,到7點這段尖峰時間不給單車搭乘,原本以為趕不上4點所以才在淺水灣慢慢摸的也就差了一步,找個咖啡廳坐坐囉....這附近竟然還沒有....
1700 結論是騎到淡水,吃點東西等7點。淡水捷運站前的夜市,先吃了碗三色豆花,再到一間似曾相識的雞湯店吃麻油雞+麵線。
1900 騎回紅樹林站搭乘捷運回家。

這個行程在風櫃口達到頂點,之後就還蠻輕鬆的,不過回到家還是會鐵....。

2007 班夫山岳影展

http://vlog.xuite.net/vlog/guest/basic.php?media_id=dUtGNWhHLTE1NDAwOTcuZmx2
班夫簡介:30年前,在加拿大洛磯山脈所圍繞的小鎮─班夫(Banff),開始了一個以「山岳」為主題的影展。這小鎮位在加拿大的亞伯達省,座落於海拔九百公尺的群山環境中,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山岳文化。

創辦影展的「班夫文化中心」(The Banff Centre),為了想將累積出的高山文化與全世界分享,於是開始舉辦各種山岳相關的活動,而「班夫山岳影展」便是其中之一。班夫影展每年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地與山岳相關的精采影片,包含各式冒險活動、高山攀登、原住民文化以及世界最後未開發野地探險等的主題。它同時鼓勵著世界各地戶外活動影片的拍攝,設置數個獎項及提供一個發表與交流的空間。

時至今日,「班夫山岳影展」成為全球最具知名度的山岳影展,名聲遠播美洲、歐洲,引起熱烈迴響,每年巡迴世界舉辦超過四百場次,場場座無虛席。班夫影展儼然成為戶外活動發展的一項重大成就指標。

班夫文化中心網站http://www.banffcentre.ca/


2007年影片與簡介

泰洛琳 - 隱身在山裡的土地 Tyrol - Land in the Mountains
奧地利, 2001年, 10分鐘 主題:環境 導演 & 製片:Georg Riha
Georg Riha拍攝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泰洛琳地區的影像,配上Philip Glass的鋼琴音樂,交織成了一首歌詠泰洛琳山區之美的交響樂。

8000公里的心靈之旅 Asiemut 觀眾票選獎&評審特別提出
加拿大,2006年,56分鐘 主題:單車/文化
導演&製片:Olivier Higgins & M?lanie Carrier
Olivier Higgins 與 Melanie Carrier這對情侶,在2005年開始了他們第一次的8000公里的橫越亞洲單車探險之旅。在這半年當中他們從蒙古騎到印度東北部的加爾各答,途中穿越了新疆、荒涼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西藏高原以及尼泊爾的低地叢林,他們為何而來?他們不僅發現了這外在的世界,也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內心…..

倒轉紐西蘭 Conversing with Aotearoa/New Zealand
美國, 2006年, 15分鐘 主題:環境/文化/動畫
導演&製片:Corrie Francis
在都市生活以及科技整合的年代裡,人們開始轉向自然世界去尋找失落的荒野經驗。是什麼現代生活所無法提供的力量,拉著我們走向山之巔、水之崖? 在這部動畫紀錄片裡,紐西蘭人試圖要表達他們跟自己的土地之間那份深深的切身關聯。

墓碑石首攀 First Ascent: The Tombstone
美國, 2006年, 7分鐘 主題:裂隙傳統攀登
導演:Peter Mortimer 製片:Peter Mortimer, Timmy O'Neill, Nick Rosen, Pascal Bronnimann
世界級的攀岩高手Dean Potter 冒著四肢受傷甚至生命的危險,首攀了一條200公尺高,隱身在沙漠的岩塔裡被稱為"墓碑石路線"的超現實裂隙路線,登頂後以定點跳傘的方式回到地面。

橘子車第二部曲 Anomaly (custom edit)
美國, 2006年, 16分鐘 主題:滑雪/滑雪板
導演&製片:Todd Jones, Dirk Collins, Steve Jones, Corey Gavitt
這是橘子車最新的16厘米與DV的影片,橘子車第二部曲延續了一貫的風格,繼續在世界各地找尋滑雪與滑雪板的極端路線,這些近乎變態的路線正是這些頂尖運動員探索人類極限邊界的第二部曲。

無障礙山岳 Mountains without Barriers
美國,2006年,24分鐘 主題:山區攀岩/人類權益
導演:Michael Brown 製片:Mark Wellman, Dave D'Angelo
二個盲人跟一個失去雙腿的人登上了位於義大利山區300公尺高的岩塔。他們的攀登是無障礙節的活動之一,主要目的是促進殘障者與輔助器材開發者之間知識與意見的交流。

閒晃 Roam (Custom Edit)
加拿大, 2006年, 18分鐘 主題:登山車
導演&製片:Darcy Wittenburg, Jamie Houssian/ The Collective
閒晃是一部跟隨登山車高手在世界各地旅行,尋找並開發新的騎乘地點的影片,也同時拜訪了一些登山車的朝聖地,例如美國猶他州的摩門(Moab)以及加拿大卑斯省的惠斯勒(Whistler)等地。

世界的盡頭之旅-巴塔哥尼亞高原 A Travel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Patagonia
挪威, 2006年, 40分鐘 主題:探險/獨木舟
導演&製片:Vebj?rn Hagen / TV 2 AS

B?rge Ousland 與 Thomas Ulrich 在2003年八月,從小村莊Tortel 出發前往巴塔哥尼亞高原南部,嘗試史上第一次的無補給橫越冰帽活動。二人以三天的時間各划一艘獨木舟進巴塔哥尼亞人峽灣,抵達Jorge Montt 冰河的末端。從那裡開始,他們背負著所有的裝備與糧食往上攀爬,開始了滑雪橫越冰帽的旅程。本片的絕大部份都是有關探險精神,以往很少有探險活動是必須要精通這麼多種不同的技術才能完成的。

首攀:迪迪耶 vs. 眼鏡蛇裂隙 First Ascent: Didier vs. The Cobra (custom edit)
美國, 2006年, 25分鐘 主題:裂隙攀登/自由攀登
導演:Peter Mortimer 製片:Peter Mortimer, Timmy O'Neill, Nick Rosen, Pascal Bronnimann
位於加拿大卑斯省Squamish岩場,名為眼鏡蛇的高雅花崗岩裂隙,可能是全世界最困難的裂隙路線。瑞士的攀岩者迪迪耶 比索是世界頂尖的裂隙攀登好手,遠離了媒體的注意,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想要拿下首攀者的榮耀。

巴芬島定點跳傘之旅 Baffin Island B.A.S.E. Jump Adventure (Custom World Tour Edit)
美國, 2005年, 21分鐘 主題:定點跳傘
導演:Cliff Hake 製片:Bob Unvert
幾個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定點跳傘者參與了這個為期一個月的巴芬島定點跳傘之旅,先爬上1200公尺高的懸崖再縱身跳下。參與的頂尖好手有Shane McConkey, Miles Dasher, Mike Vail, Charles Bryan, Felix Baumgartner 以及 Mike Libecki等人。

舟遊世界 Wet-House (custom edit)
美國,2005年,18分鐘 主題:激流獨木舟
導演&製片:Ammen Jordan
舟遊世界結合了令人驚呼的影像,以及有趣而引人注意的說明,介紹了世界上最頂尖獨木舟運動員-身為運動員之外,他們還是有想法、有個人特質與個性的一群人。以上所有資訊皆來自影展官網!

-----------------------------------------------------------
2007年是我第一次參加山岳影展,聽說引進台灣也不過是第二還是第三屆。因為剛開始愛上爬山這等戶外運動,對於影片的內容充滿了好奇心;從攀登、飛翔、激流、越野...網羅各種「極限」運動,蠻讓我大開眼界的,因為透過影片呈現出來的效果如同身歷其境,試想這些戶外好手是什麼樣的熱情讓他們能輕易的穿越恐懼?

台北場11/10,這天遇到了貓腿探勘隊一行人就坐在第一排,中途休息還遇到小四的世新登山社。主持是基地營的王洪川,之前買過他的「單騎10000里」,所以還小小的仰慕了一下。

晚間有穿插一場日本攝影家(忘了名字)的遊歷攝影解說,整場觀摩下來,除了對山川百岳更為驚嘆之外,還有對世界多一份了解,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等,在狹小台灣努力活著的我們,實在該多去外面走走看看,到處都是神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