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練習讓人依靠你

姚仁祿 2008.02.14

如果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代表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就會愈來愈堅強。


問:30世代要如何接近宗教?

答:我們可以試著從「下定決心讓看到你的人都會微笑」開始,從小地方影響他人,讓自己變成溫暖的陽光,周遭的人快樂,自己也會沒有煩惱,因為你一直為他人著想,自己的煩惱也跟著一掃而空,這就是最好的佈施。

基督教談「愛」,佛教談「慈悲」,都以「不自私」為出發點,凡事先想到別人,就是讓他人依靠你。例如,在街上有隻小狗不幸被車撞到,我們會有兩種選擇,其一救牠,其二是假裝沒看到。如果你選擇前者,為牠治療、帶牠去看醫生,這就學習是讓他人依靠你的過程。

這個過程,從佛教的說法就是「mind(心靈)的寬度」,我們原本只看見自己,進而看到別人,當你開始看到他人,就會發現原來我就是其中一個「他」,讓我們有更廣的視角、更寬的心。

問:宗教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

答: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崇拜某個人或某樣東西,都希望他能給你實質的力量,此時,宗教就淪於「迷信」或「盲目崇拜」,我覺得這是宗教最可惜之處。 幾千年前,不管釋迦牟尼、穆罕默德或耶穌基督,當他們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對大家說,這是「宗教」,他們只想透過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你的人生」;就像佛陀告訴我們,人一定會碰到「老」「病」和「死」的問題,你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些不想面對的問題。

所以若要真實理解宗教的本質,就要回到最根本的點反向思考,若我活在釋迦牟尼佛、耶穌的年代,親耳聽到他們表達的思想,我會做什麼反應,才是最真實的事情。 從達爾文的角度來看,這些基督教、佛教的經典經過時間的累積,傳承一、兩千年,就表示它禁得起考驗;就像今天年輕人會去聽大師的演講,同樣地,如果釋迦牟尼在今天辦演講,一定很多人去聽他們的教誨,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若從這個角度了解他們,遠比信仰「宗教」更有意義。

問:30世代的年輕人要從何入門這些經典?

答:其實並非一定要從《金剛經》這類艱深的文字著手,因為許多經典,都是很深的邏輯,除非你要研究這類的哲學,才需要如此。 我認為入門可以從「心靈訓練」開始,讓「心」更柔軟有力,學習用「思想的力量」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瓶頸就問菩薩,自己的生命仍需自己掌握。

但如果你只是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你就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你就不太需要去依靠他人,那你就會愈來愈堅強。

問: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如何用宗教的力量得到解脫?

答:這需要反覆的練習,我覺得用英文的hope(期待/罣礙)和fear(害怕/恐怖)更容易詮釋,《心經》裡說:「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罣礙」是hope、是期待,每個人都會希望不喜歡的東西不要靠近,希望喜歡的東西更接近你,不要從你身旁消失,這種期待稱為「罣礙」。

但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就像從空中灑一把鹽,它落在哪裡都有可能,無法替它安排。全球有60億人口,若其中的30億人口是討厭的人,你永遠無法期待他們是不是你的老闆或同事。 想要沒有「罣礙」就要先學會珍惜你擁有的,找到值得你欣賞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對周遭人事物的缺點鑽牛角尖。安住在任何的條件之下,不要選擇靠邊,因為當你喜歡晴天的時候,你就不會享受雨天的浪漫,試著學會欣賞雨天、晴天或有霧的每一天。

平常日子一定要把握機會練習,就像我不看重「金錢」,對「捐錢」一向不會捨不得,所以我一直以為我很大方。直到有一次要捐我收藏的畫而不是錢,當工人把我最喜歡的一幅畫家莊喆的畫拿走時,我第一次感覺到對它強烈的attachment(執著)。

自己也曾以為閉門苦俢能達到「勿執」的境界,卻常因為自我而打壞了關係。
有一次就因為隨口的玩笑讓朋友不甚愉快,我卻為自己的無心辯護,認為他人的情緒不用我來負責。不想因為小小的誤會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但卻因為維護自己的自尊找了不認錯的理由...
忙碌疲累的自己沒有時間靜心,自然也容易口不擇言,何況直話直說是我的個性呢?也許我應該遠離人群的世俗,找一塊淨土,讓心靈如如不動。

朋友告訴我一個關於「八風吹不動」的故事: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有一天,東坡居士突然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的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於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

誰知禪師看後,不禁莞爾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只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豈有此理」!蘇東坡拍著桌,鬍子都氣得翹了起來:「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論」!蘇東坡忍不住這一招,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

船才靠了岸,便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了。東坡一見佛印禪師,怒氣沖沖地吼道:「佛印!我們一向相處得很好,縱然我的文字不夠水準,你是一個有修養的出家人,怎可隨便惡口罵人」?「什麼?」禪師若無其事的問道:「我罵你什麼」?東坡一聽,臉都脹得通紅,已氣得說不出話來,只顫抖著手,指著「放屁」兩個字,讓佛印自己去看。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只好低頭不語,唯有慚愧而已!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俢道之人常常犯的毛病就是妄自尊大,一見人的缺處就講道說教,不顧忌他人處境與感受的話,也只是讓嫌隙更大,令人生畏。所以最最最難放下的執著不見得是身外之物,而是自尊。也原來我的修行是隱世而居?以為避免一切世間的紛擾清心寡慾就是修行,跟逃避又有何不同?少了人間道場的磨練,如何能如如不動呢...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