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炒了一個月「陳冠希淫照事件」,起先在新聞上看到幾張模糊的照片,連是不是本人都看不清楚,過了一兩個星期還再炒,那時已經不少網友都看過,但我還在渾沌中..,基本上對於八卦星聞有一個原則:
「不看‧不聽‧不說」
反正明星嘛,拍一些露骨的照片也不是什麼大不了!只不過接二連三不同的女星對象冒出來,就變成P腿之類的花邊?事情越演越烈,我還是沒什麼興趣,本來就很少看電視,現今亂七八糟不專業的新聞更不想看,耳聞就夠無聊了,幾乎也不談論八卦話題的我,消息總是不靈通~
直到聽見朋友討論照片內容...
竟然還有動作片,真是太...訝異,開始是很不解為何女星會讓男星拍照,而且還牽涉到那麼多位,可以鬧到誰誰分手誰誰離婚,基於好奇心就...。
至於報導陳冠希的公開聲明,記者又很無聊的去問女性路人對此事的看法,多半是願意諒解,甚至稱許對方勇敢~媽呀!這是什麼社會呀...(套一句新聞台詞:我們的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人有七情六慾,不代表可以放縱;人有自由隱私,不代表可以不為人知。事件對於觀眾來說是沒有是非對錯的價值,無須評論當事人,更不需要由觀眾來「原諒」。但事件給我們的啟發也不應該是:勇於面對錯誤值得讚許...
如果沒有揭發,當事人會不會認為這是下流?男女雙方你情我願,彷彿因為眾人的眼光才感受到羞恥心。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兩年前這句話是當頭棒喝,敲醒了我的執迷不悟,從此作任何事情,我都告誡自己要「三思而後行」。有些事情的後果,是我們無法預料且不可挽回的,是正因為我們是眾生,有很多時候無法保持清醒,也因為在這個遮天蔽地的萬象中,失去了天地良心,道德指標也不過是法律上的白紙黑字。
「象」由心生,也如果我們的心中純淨,給社會帶來了純淨,給世界帶來了純淨,還會有這麼多亂象產生嗎?所以不管以何種角度,我都不再批評這些「象」,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事件像「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進無禮、退無義的士大夫
作者:洪 蘭 出處:天下雜誌 388期 2008/01
我去基隆一所高中演講,一位老師眼眶紅的來跟我說,班上有位女生,一到午餐時間,便藉故上廁所不回來,老師不放心,便去廁所看,才發現這個女生坐在樹下拭淚,原來父親失業,無力負擔午餐,女生愛面子,所以吃飯時間躲出教室。
我聽了很驚訝,從小學念地理便知道,基隆、高雄是台灣的兩大貨物吞吐港,一九九二年我搬家回台灣時,貨櫃到了基隆港,但是貨卸不下來,因為等待卸貨的輪船太多了?要排隊。曾幾何時,基隆港沒落了,輪船不來了,碼頭工人失業了,連孩子的午餐費也付不出來。我問了一下這情況有多嚴重,輔導主任說,連這個孩子一共二十七位。
我想起台東山地小學的一位校長說,今年學生人數增加,學校目前沒有被關閉的危險。我恭喜他逃過一劫,他卻苦笑說,學生人數增加不是好事,表示山下找不到工作,父母帶著孩子又回到老家來,如果山下有工作,孩子會轉學出去,所以他寧可學生流失,每天戰戰兢兢,不知政府何時要關掉他的學校。望著這位原住民校長黝黑的臉,我了解他兩難的痛苦,但是心中很疑惑,我們真是窮到了讓孩子沒飯吃、沒書讀的地步了嗎?
政府處處喊窮,關掉偏遠地地區的小學,終止東區職訓中心中輟生的技職補助,但是卻有幾千萬的經費做無謂的意識形態宣傳。那些在競選時,聲嘶力竭高喊「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政客怎麼不上山下鄉去走一走呢?如果國家真是窮,像我們小時候的台灣,大家吃不飽飯,那也沒有問題,共體時艱,一起苦過來。但是現在政府並不是沒有錢,只是沒有用對地方而已,光是改中正機場、中正紀念堂的名字就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其實,只要拋開意識型態的糾纏,叫什麼名字有什麼關係?值得犧牲孩子的教育費、午餐費去改嗎?莎士比亞不是說,玫瑰換成別的名字還是一樣的香嗎?但今天沒有飯吃的孩子,明天是長不大的。
清末名臣彭玉麟原是曾國藩手下大將,主管長江水師,同治三年洪楊之亂時,他與曾國荃一起攻克鍾山,解江陵之危。皇帝封他太子少保,他上疏請辭,說:「臣之從戎,志滅賊也,賊已滅而不歸,近於貪位;長江既設提鎮,責有攸司,臣猶在軍,近於戀權;夫天下之亂,不在盜賊之未平,而在士大夫之進無禮,退無義……中興大業,正應扶樹名教,整肅綱紀,以振奮人心。」有權而不貪位、不戀權,這種人現在到哪裡去找?
天下之亂的確不在盜賊未平,而在士大夫之進無禮,退無義。明朝顧?武說「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看到中正紀念堂前教育部官員的出口成髒,既失態又無禮,卻不見教育理想的作為,夫復而言,國恥也!
(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有多少支持台獨者,我不清楚,往往因為對岸政客的要脅,就忘記5千年的歷史,像是吵著要分家的手足。是誰教育我們「做人要有骨氣」?而沒有教育我們骨氣建立在「正氣」之上,受到一些挑釁就要比人家大聲,受到一些挫敗就要記取仇恨,根紮在哪裡?
對外的防禦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近鄰的尊重。為什麼?我們不懂「這世界是一個家」。
也不乏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台獨,是因為外省人嗎?在我心中,所有的人類都沒有種族性別貴賤之分,這個「正氣」要的只是天地良心的一個「自重」而非「自尊」。
尊他人就是重自己。
如果自己的底子不夠紮實,談什麼正名吵什麼台獨,都不見得被接受。過去台灣在經濟上的卓越進步,為台灣默默的耕耘的人,都是國際上的企業家而非地方上的政客,在同胞的眼中他們或許只是營利求名的商人、有錢人,哪會為台灣著想呢?
反觀我們小老百姓,指上罵下的教育著下一代,又為台灣做了多少貢獻呢?
為了爭那一口骨氣,我們正在流失我們的正氣!
我去基隆一所高中演講,一位老師眼眶紅的來跟我說,班上有位女生,一到午餐時間,便藉故上廁所不回來,老師不放心,便去廁所看,才發現這個女生坐在樹下拭淚,原來父親失業,無力負擔午餐,女生愛面子,所以吃飯時間躲出教室。
我聽了很驚訝,從小學念地理便知道,基隆、高雄是台灣的兩大貨物吞吐港,一九九二年我搬家回台灣時,貨櫃到了基隆港,但是貨卸不下來,因為等待卸貨的輪船太多了?要排隊。曾幾何時,基隆港沒落了,輪船不來了,碼頭工人失業了,連孩子的午餐費也付不出來。我問了一下這情況有多嚴重,輔導主任說,連這個孩子一共二十七位。
我想起台東山地小學的一位校長說,今年學生人數增加,學校目前沒有被關閉的危險。我恭喜他逃過一劫,他卻苦笑說,學生人數增加不是好事,表示山下找不到工作,父母帶著孩子又回到老家來,如果山下有工作,孩子會轉學出去,所以他寧可學生流失,每天戰戰兢兢,不知政府何時要關掉他的學校。望著這位原住民校長黝黑的臉,我了解他兩難的痛苦,但是心中很疑惑,我們真是窮到了讓孩子沒飯吃、沒書讀的地步了嗎?
政府處處喊窮,關掉偏遠地地區的小學,終止東區職訓中心中輟生的技職補助,但是卻有幾千萬的經費做無謂的意識形態宣傳。那些在競選時,聲嘶力竭高喊「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政客怎麼不上山下鄉去走一走呢?如果國家真是窮,像我們小時候的台灣,大家吃不飽飯,那也沒有問題,共體時艱,一起苦過來。但是現在政府並不是沒有錢,只是沒有用對地方而已,光是改中正機場、中正紀念堂的名字就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其實,只要拋開意識型態的糾纏,叫什麼名字有什麼關係?值得犧牲孩子的教育費、午餐費去改嗎?莎士比亞不是說,玫瑰換成別的名字還是一樣的香嗎?但今天沒有飯吃的孩子,明天是長不大的。
清末名臣彭玉麟原是曾國藩手下大將,主管長江水師,同治三年洪楊之亂時,他與曾國荃一起攻克鍾山,解江陵之危。皇帝封他太子少保,他上疏請辭,說:「臣之從戎,志滅賊也,賊已滅而不歸,近於貪位;長江既設提鎮,責有攸司,臣猶在軍,近於戀權;夫天下之亂,不在盜賊之未平,而在士大夫之進無禮,退無義……中興大業,正應扶樹名教,整肅綱紀,以振奮人心。」有權而不貪位、不戀權,這種人現在到哪裡去找?
天下之亂的確不在盜賊未平,而在士大夫之進無禮,退無義。明朝顧?武說「士大夫之無恥是為國恥」,看到中正紀念堂前教育部官員的出口成髒,既失態又無禮,卻不見教育理想的作為,夫復而言,國恥也!
(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有多少支持台獨者,我不清楚,往往因為對岸政客的要脅,就忘記5千年的歷史,像是吵著要分家的手足。是誰教育我們「做人要有骨氣」?而沒有教育我們骨氣建立在「正氣」之上,受到一些挑釁就要比人家大聲,受到一些挫敗就要記取仇恨,根紮在哪裡?
對外的防禦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近鄰的尊重。為什麼?我們不懂「這世界是一個家」。
也不乏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台獨,是因為外省人嗎?在我心中,所有的人類都沒有種族性別貴賤之分,這個「正氣」要的只是天地良心的一個「自重」而非「自尊」。
尊他人就是重自己。
如果自己的底子不夠紮實,談什麼正名吵什麼台獨,都不見得被接受。過去台灣在經濟上的卓越進步,為台灣默默的耕耘的人,都是國際上的企業家而非地方上的政客,在同胞的眼中他們或許只是營利求名的商人、有錢人,哪會為台灣著想呢?
反觀我們小老百姓,指上罵下的教育著下一代,又為台灣做了多少貢獻呢?
為了爭那一口骨氣,我們正在流失我們的正氣!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練習讓人依靠你
姚仁祿 2008.02.14
如果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代表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就會愈來愈堅強。
問:30世代要如何接近宗教?
答:我們可以試著從「下定決心讓看到你的人都會微笑」開始,從小地方影響他人,讓自己變成溫暖的陽光,周遭的人快樂,自己也會沒有煩惱,因為你一直為他人著想,自己的煩惱也跟著一掃而空,這就是最好的佈施。
基督教談「愛」,佛教談「慈悲」,都以「不自私」為出發點,凡事先想到別人,就是讓他人依靠你。例如,在街上有隻小狗不幸被車撞到,我們會有兩種選擇,其一救牠,其二是假裝沒看到。如果你選擇前者,為牠治療、帶牠去看醫生,這就學習是讓他人依靠你的過程。
這個過程,從佛教的說法就是「mind(心靈)的寬度」,我們原本只看見自己,進而看到別人,當你開始看到他人,就會發現原來我就是其中一個「他」,讓我們有更廣的視角、更寬的心。
問:宗教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
答: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崇拜某個人或某樣東西,都希望他能給你實質的力量,此時,宗教就淪於「迷信」或「盲目崇拜」,我覺得這是宗教最可惜之處。 幾千年前,不管釋迦牟尼、穆罕默德或耶穌基督,當他們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對大家說,這是「宗教」,他們只想透過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你的人生」;就像佛陀告訴我們,人一定會碰到「老」「病」和「死」的問題,你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些不想面對的問題。
所以若要真實理解宗教的本質,就要回到最根本的點反向思考,若我活在釋迦牟尼佛、耶穌的年代,親耳聽到他們表達的思想,我會做什麼反應,才是最真實的事情。 從達爾文的角度來看,這些基督教、佛教的經典經過時間的累積,傳承一、兩千年,就表示它禁得起考驗;就像今天年輕人會去聽大師的演講,同樣地,如果釋迦牟尼在今天辦演講,一定很多人去聽他們的教誨,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若從這個角度了解他們,遠比信仰「宗教」更有意義。
問:30世代的年輕人要從何入門這些經典?
答:其實並非一定要從《金剛經》這類艱深的文字著手,因為許多經典,都是很深的邏輯,除非你要研究這類的哲學,才需要如此。 我認為入門可以從「心靈訓練」開始,讓「心」更柔軟有力,學習用「思想的力量」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瓶頸就問菩薩,自己的生命仍需自己掌握。
但如果你只是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你就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你就不太需要去依靠他人,那你就會愈來愈堅強。
問: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如何用宗教的力量得到解脫?
答:這需要反覆的練習,我覺得用英文的hope(期待/罣礙)和fear(害怕/恐怖)更容易詮釋,《心經》裡說:「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罣礙」是hope、是期待,每個人都會希望不喜歡的東西不要靠近,希望喜歡的東西更接近你,不要從你身旁消失,這種期待稱為「罣礙」。
但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就像從空中灑一把鹽,它落在哪裡都有可能,無法替它安排。全球有60億人口,若其中的30億人口是討厭的人,你永遠無法期待他們是不是你的老闆或同事。 想要沒有「罣礙」就要先學會珍惜你擁有的,找到值得你欣賞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對周遭人事物的缺點鑽牛角尖。安住在任何的條件之下,不要選擇靠邊,因為當你喜歡晴天的時候,你就不會享受雨天的浪漫,試著學會欣賞雨天、晴天或有霧的每一天。
平常日子一定要把握機會練習,就像我不看重「金錢」,對「捐錢」一向不會捨不得,所以我一直以為我很大方。直到有一次要捐我收藏的畫而不是錢,當工人把我最喜歡的一幅畫家莊喆的畫拿走時,我第一次感覺到對它強烈的attachment(執著)。
自己也曾以為閉門苦俢能達到「勿執」的境界,卻常因為自我而打壞了關係。
有一次就因為隨口的玩笑讓朋友不甚愉快,我卻為自己的無心辯護,認為他人的情緒不用我來負責。不想因為小小的誤會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但卻因為維護自己的自尊找了不認錯的理由...
忙碌疲累的自己沒有時間靜心,自然也容易口不擇言,何況直話直說是我的個性呢?也許我應該遠離人群的世俗,找一塊淨土,讓心靈如如不動。
朋友告訴我一個關於「八風吹不動」的故事: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有一天,東坡居士突然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的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於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
誰知禪師看後,不禁莞爾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只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豈有此理」!蘇東坡拍著桌,鬍子都氣得翹了起來:「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論」!蘇東坡忍不住這一招,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
船才靠了岸,便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了。東坡一見佛印禪師,怒氣沖沖地吼道:「佛印!我們一向相處得很好,縱然我的文字不夠水準,你是一個有修養的出家人,怎可隨便惡口罵人」?「什麼?」禪師若無其事的問道:「我罵你什麼」?東坡一聽,臉都脹得通紅,已氣得說不出話來,只顫抖著手,指著「放屁」兩個字,讓佛印自己去看。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只好低頭不語,唯有慚愧而已!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俢道之人常常犯的毛病就是妄自尊大,一見人的缺處就講道說教,不顧忌他人處境與感受的話,也只是讓嫌隙更大,令人生畏。所以最最最難放下的執著不見得是身外之物,而是自尊。也原來我的修行是隱世而居?以為避免一切世間的紛擾清心寡慾就是修行,跟逃避又有何不同?少了人間道場的磨練,如何能如如不動呢...
如果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代表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就會愈來愈堅強。
問:30世代要如何接近宗教?
答:我們可以試著從「下定決心讓看到你的人都會微笑」開始,從小地方影響他人,讓自己變成溫暖的陽光,周遭的人快樂,自己也會沒有煩惱,因為你一直為他人著想,自己的煩惱也跟著一掃而空,這就是最好的佈施。
基督教談「愛」,佛教談「慈悲」,都以「不自私」為出發點,凡事先想到別人,就是讓他人依靠你。例如,在街上有隻小狗不幸被車撞到,我們會有兩種選擇,其一救牠,其二是假裝沒看到。如果你選擇前者,為牠治療、帶牠去看醫生,這就學習是讓他人依靠你的過程。
這個過程,從佛教的說法就是「mind(心靈)的寬度」,我們原本只看見自己,進而看到別人,當你開始看到他人,就會發現原來我就是其中一個「他」,讓我們有更廣的視角、更寬的心。
問:宗教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
答: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崇拜某個人或某樣東西,都希望他能給你實質的力量,此時,宗教就淪於「迷信」或「盲目崇拜」,我覺得這是宗教最可惜之處。 幾千年前,不管釋迦牟尼、穆罕默德或耶穌基督,當他們活著的時候,從來沒有對大家說,這是「宗教」,他們只想透過自身經驗告訴我們「如何面對你的人生」;就像佛陀告訴我們,人一定會碰到「老」「病」和「死」的問題,你要用什麼態度,面對這些不想面對的問題。
所以若要真實理解宗教的本質,就要回到最根本的點反向思考,若我活在釋迦牟尼佛、耶穌的年代,親耳聽到他們表達的思想,我會做什麼反應,才是最真實的事情。 從達爾文的角度來看,這些基督教、佛教的經典經過時間的累積,傳承一、兩千年,就表示它禁得起考驗;就像今天年輕人會去聽大師的演講,同樣地,如果釋迦牟尼在今天辦演講,一定很多人去聽他們的教誨,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若從這個角度了解他們,遠比信仰「宗教」更有意義。
問:30世代的年輕人要從何入門這些經典?
答:其實並非一定要從《金剛經》這類艱深的文字著手,因為許多經典,都是很深的邏輯,除非你要研究這類的哲學,才需要如此。 我認為入門可以從「心靈訓練」開始,讓「心」更柔軟有力,學習用「思想的力量」解決問題,而不是遇到瓶頸就問菩薩,自己的生命仍需自己掌握。
但如果你只是把宗教當成一種「依靠」,你就沒有得到宗教的真髓,宗教主要是讓你學習不依賴,也讓你練習讓別人可以依靠你,漸漸地你就不太需要去依靠他人,那你就會愈來愈堅強。
問: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如何用宗教的力量得到解脫?
答:這需要反覆的練習,我覺得用英文的hope(期待/罣礙)和fear(害怕/恐怖)更容易詮釋,《心經》裡說:「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罣礙」是hope、是期待,每個人都會希望不喜歡的東西不要靠近,希望喜歡的東西更接近你,不要從你身旁消失,這種期待稱為「罣礙」。
但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就像從空中灑一把鹽,它落在哪裡都有可能,無法替它安排。全球有60億人口,若其中的30億人口是討厭的人,你永遠無法期待他們是不是你的老闆或同事。 想要沒有「罣礙」就要先學會珍惜你擁有的,找到值得你欣賞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對周遭人事物的缺點鑽牛角尖。安住在任何的條件之下,不要選擇靠邊,因為當你喜歡晴天的時候,你就不會享受雨天的浪漫,試著學會欣賞雨天、晴天或有霧的每一天。
平常日子一定要把握機會練習,就像我不看重「金錢」,對「捐錢」一向不會捨不得,所以我一直以為我很大方。直到有一次要捐我收藏的畫而不是錢,當工人把我最喜歡的一幅畫家莊喆的畫拿走時,我第一次感覺到對它強烈的attachment(執著)。
自己也曾以為閉門苦俢能達到「勿執」的境界,卻常因為自我而打壞了關係。
有一次就因為隨口的玩笑讓朋友不甚愉快,我卻為自己的無心辯護,認為他人的情緒不用我來負責。不想因為小小的誤會而影響自己的心情,但卻因為維護自己的自尊找了不認錯的理由...
忙碌疲累的自己沒有時間靜心,自然也容易口不擇言,何況直話直說是我的個性呢?也許我應該遠離人群的世俗,找一塊淨土,讓心靈如如不動。
朋友告訴我一個關於「八風吹不動」的故事: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禪師說:「像一尊佛。」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印禪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有一天,東坡居士突然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再三吟詠,感到非常的得意,認為這首頗具修持工夫的創作,如果讓佛印禪師看到,一定會讚不絕口。於是趕緊派書僮過江,專程送給佛印禪師去欣賞印證。
誰知禪師看後,不禁莞爾而笑,略一沉吟,只批了兩個字,便交給書僮原封帶回。蘇東坡在期待中接回「佳音」,總以為禪師會讚歎一番,急忙打開一看,只見禪師歪歪斜斜地寫了「放屁」兩個大字。「豈有此理」!蘇東坡拍著桌,鬍子都氣得翹了起來:「好,我要找佛印去理論」!蘇東坡忍不住這一招,隨即叫書僮趕忙再備船過江,要親自到金山寺去找佛印禪師興師問罪。
船才靠了岸,便發現佛印禪師已站在江邊含笑相迎了。東坡一見佛印禪師,怒氣沖沖地吼道:「佛印!我們一向相處得很好,縱然我的文字不夠水準,你是一個有修養的出家人,怎可隨便惡口罵人」?「什麼?」禪師若無其事的問道:「我罵你什麼」?東坡一聽,臉都脹得通紅,已氣得說不出話來,只顫抖著手,指著「放屁」兩個字,讓佛印自己去看。
禪師不禁哈哈大笑道:「大學士!你不是自誇『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呢」?蘇東坡到此才恍然大悟,只好低頭不語,唯有慚愧而已!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俢道之人常常犯的毛病就是妄自尊大,一見人的缺處就講道說教,不顧忌他人處境與感受的話,也只是讓嫌隙更大,令人生畏。所以最最最難放下的執著不見得是身外之物,而是自尊。也原來我的修行是隱世而居?以為避免一切世間的紛擾清心寡慾就是修行,跟逃避又有何不同?少了人間道場的磨練,如何能如如不動呢...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北陸特快車
昨天聽到遊佐M跟小池AM偷偷摸摸的在背後討論Sample Hand Carry,故意讓我聽到,因為39Team跑腿這種差事就是落到最小職的我頭上~遊佐M更是在背後作出下跪姿,搞得阿保笑得很開心呢...
去年跑了三趟大阪都是為了重要客戶友X的Sample,遊佐M甚至自掏腰包拿了¥10,000請我去吃秋季盛產的かに(蟹),但是一個人去吃大餐很奇怪,加上對蟹沒有特別的興趣,也就捨蟹喫刺身~不過Mgr們這麼低身下氣的提出「出張令」,原因是時間上的急迫,常常就是兩天一夜的特急便往返,還提著幾箱重要Sample,舟車勞頓之後可是身心俱疲呀!
到大阪還好,只會得敗血症(敗家+失血),免開會免入社免交際應酬,回飯店等著收Sample,也還算輕鬆。但是這回逃不了要去北陸福井工廠,也難怪遊佐M會下跪的原因...
現在可是下著大雪的北陸呢!
阿保還竊笑著說:不要凍死了唷...
何況福井是什麼地方呢?福井JR駅可能好些,但是到工廠只有TAXI可搭,20分鐘後就會在一片綠油油的鄉野... ↑北陸攻略,上網找到的JR車站週邊圖,倒是很「正直」的畫出稻田的樣子啊~( ¯ ▽ ¯;)
去年跑了三趟大阪都是為了重要客戶友X的Sample,遊佐M甚至自掏腰包拿了¥10,000請我去吃秋季盛產的かに(蟹),但是一個人去吃大餐很奇怪,加上對蟹沒有特別的興趣,也就捨蟹喫刺身~不過Mgr們這麼低身下氣的提出「出張令」,原因是時間上的急迫,常常就是兩天一夜的特急便往返,還提著幾箱重要Sample,舟車勞頓之後可是身心俱疲呀!
到大阪還好,只會得敗血症(敗家+失血),免開會免入社免交際應酬,回飯店等著收Sample,也還算輕鬆。但是這回逃不了要去北陸福井工廠,也難怪遊佐M會下跪的原因...
現在可是下著大雪的北陸呢!
阿保還竊笑著說:不要凍死了唷...
何況福井是什麼地方呢?福井JR駅可能好些,但是到工廠只有TAXI可搭,20分鐘後就會在一片綠油油的鄉野... ↑北陸攻略,上網找到的JR車站週邊圖,倒是很「正直」的畫出稻田的樣子啊~( ¯ ▽ ¯;)
話雖這麼說,可是本公司最令女職員稱羨的差事,出差兼旅遊,公司出機票住宿費讓妳去日本兩天一夜,敗血也不無小補,愜意點的還可以找間溫泉旅館泡湯一下,光想到能泡日本溫泉就開心的咧~
我喜歡鄉下,我喜歡鄉下,我喜歡鄉下...
今天正式拿到2/18~2/19「北陸出張令」,北陸攻略→芦原露天雪景溫泉!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黑色情人節
孤單形影的情人節2th.
一整天公司來了兩束花,竟然都是給有夫之婦的,結婚後耍點小浪漫是必要的,但熱戀中或是無色無味中的情侶們是怎了呢?都說不過,頂多吃頓飯。
發了些義理巧克力,2度的打擊沒有太大,反而是習慣了,還能小小的期待些意外!?
卻發了兩張好人卡....冷冷的掛掉電話,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還不肯就範?
很高興不用特別安排餘興節目,按照星期四的行事曆到世展報到,也總比在家上網好。
結果6點半一踏進世展,淑岑很大聲的跟我說:情人節快樂...
然後又一臉狐疑的問:今天情人節還來啊...
我也很想問她啊!情人節還加班啊...
當場的義工完全不想提到這三個字,看淑岑忙進忙岀的招呼陸續進來的義工,然後又是一陣跟情人節有關的問候語,我真希望在這天沒約會的時候還能像她這麼樂觀啊!
要離開前又聽她呼著:可以走囉~不快點連情人節大餐都吃不到囉...
看來要脫離著三字魔咒,還要等上4個小時。
但是脫離單身魔咒,還要等多久呢~哈哈哈!
一整天公司來了兩束花,竟然都是給有夫之婦的,結婚後耍點小浪漫是必要的,但熱戀中或是無色無味中的情侶們是怎了呢?都說不過,頂多吃頓飯。
發了些義理巧克力,2度的打擊沒有太大,反而是習慣了,還能小小的期待些意外!?
卻發了兩張好人卡....冷冷的掛掉電話,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還不肯就範?
很高興不用特別安排餘興節目,按照星期四的行事曆到世展報到,也總比在家上網好。
結果6點半一踏進世展,淑岑很大聲的跟我說:情人節快樂...
然後又一臉狐疑的問:今天情人節還來啊...
我也很想問她啊!情人節還加班啊...
當場的義工完全不想提到這三個字,看淑岑忙進忙岀的招呼陸續進來的義工,然後又是一陣跟情人節有關的問候語,我真希望在這天沒約會的時候還能像她這麼樂觀啊!
要離開前又聽她呼著:可以走囉~不快點連情人節大餐都吃不到囉...
看來要脫離著三字魔咒,還要等上4個小時。
但是脫離單身魔咒,還要等多久呢~哈哈哈!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大過年的!冷颼颼~
1月下旬開始氣候很不穩定,氣溫持續走低,2月開始飄雨一直到今天‧大年初四。
這個年過得不勝唏噓....哈!這麼形容是有點太過,景象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心境卻轉了個大彎吧!也好不容易挨到了初四,覺得「年過完了」,其實才正要開始。
2/5最後一天上班:休假前的備戰,因為地球還在轉,工廠也要轉,所以出貨量要是供不應求,就準備來公司過年吧!雖然忙,一切還是搞定了,並且在下午的年終感謝會抽了個老闆捐出來的特獎現金NT$12,000,只是麻木到連個超級開心的表情都做不出來。帶著一鍋年菜(馬酥餅)去老媽那,還到K家吃吃聊聊後回到老媽家過夜。
2/6除夕:按慣例一早要到菜市場幫忙老媽,8點多趕著先送貨到小巨蛋,再回到市場忙完也快中午了,到高島屋員工餐廳找K吃飯,再回老媽家領了年菜回家。回到自己家,實在也想休息,下午4點老爸的催促聲從電話那頭~,又拎了年菜往奶奶家跑。
今年不同的是因為叔叔去年底腦瘤開刀,不回來過年,少了他們一家5人,老妹又不跟家人往來的情況下,奶奶、老爸、阿姨、老哥、老弟、我,6個人完成了年夜飯。
之前聽說姑姑家因為年夜飯要自己燒還是叫菜而有所爭執,有點詫異,年夜飯吃什麼不重要,能夠團圓才是最重要的。每到節日,與家人相聚的歡喜和失落感,也許是得失心,漸漸有點害怕過節....
飯後幫忙善後時,也會因為女人必須承擔的責任感到不舒服,但只要是為家人做的,又何必計較?
2/7初一:8點多才起來,沒趕上教堂的彌撒,9點多到奶奶家,吃過早飯要決定是否上山祭祖。因為實在太寒冷,姑姑一家在新店山上過年也就不下山來拜年,我們這家子沒事做,奶奶就堅持要上山。10點多到了山上巧遇叔公,小時後大夥也是齊聚一堂的過年,現在各自跟子孫們過年,好難得才見上一次面,這會兒才在閒聊當中知道爺爺以前開印刷廠,黃金萬貫的事蹟!
阿姨回去顧弟妹後,中午吃飯只剩下4個人,下午睡了個飽,突然很不想留著繼續吃連續三餐的年夜菜....,仍舊是4個人草草吃了後我就說要回家,但奶奶的感受如何呢?覺得有點心酸...
其實回家後我打理好咪咪,去了K家住。
2/8初二:85℃吃了早餐後,9點K帶著Vivi回宜蘭。我則去老媽家坐了一會兒,等老爸來接,去八里的養老院,陪老奶奶探望修女及捐款,回來的途中參觀大愛電視台,中午則到高島屋B1吃了日本料理。在高島屋陪汪姊聊了一會兒,下午2點陪老媽跟老弟去龍山寺拜拜,等老哥過來一起吃晚餐。
6點老媽老哥跟我三人到「陶園」餐廳小團圓,心想難得中了大獎又難得跟老媽老哥吃飯,當然是作東囉~結果吃了我2千4百多啊...!算算加上紅包的支出,這個年也花了近1萬,收了3個紅包才打平了,年紀大,過年反而是憂多於喜呀!
2/9初三:仍舊是灰濛濛的天,也不知怎的一覺就睡到下午1點多,2點還跟人有約呢!跟朋友在附近好吃的貝果店吃了早午餐後,朋友帯著新購入的SONY α200來家裡拍咪咪,咪咪也終於有帥帥的照片了~http://www.flickr.com/photos/21951957@N02/sets/72157603842453298/
晚上7點去姑姑家拜年順便吃晚飯,趕去天母美麗華影城和K、Vivi看8點50的「長江七號」,晚上就近住K家。
2/10初四:
這個年過得不勝唏噓....哈!這麼形容是有點太過,景象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心境卻轉了個大彎吧!也好不容易挨到了初四,覺得「年過完了」,其實才正要開始。
2/5最後一天上班:休假前的備戰,因為地球還在轉,工廠也要轉,所以出貨量要是供不應求,就準備來公司過年吧!雖然忙,一切還是搞定了,並且在下午的年終感謝會抽了個老闆捐出來的特獎現金NT$12,000,只是麻木到連個超級開心的表情都做不出來。帶著一鍋年菜(馬酥餅)去老媽那,還到K家吃吃聊聊後回到老媽家過夜。
2/6除夕:按慣例一早要到菜市場幫忙老媽,8點多趕著先送貨到小巨蛋,再回到市場忙完也快中午了,到高島屋員工餐廳找K吃飯,再回老媽家領了年菜回家。回到自己家,實在也想休息,下午4點老爸的催促聲從電話那頭~,又拎了年菜往奶奶家跑。
今年不同的是因為叔叔去年底腦瘤開刀,不回來過年,少了他們一家5人,老妹又不跟家人往來的情況下,奶奶、老爸、阿姨、老哥、老弟、我,6個人完成了年夜飯。
之前聽說姑姑家因為年夜飯要自己燒還是叫菜而有所爭執,有點詫異,年夜飯吃什麼不重要,能夠團圓才是最重要的。每到節日,與家人相聚的歡喜和失落感,也許是得失心,漸漸有點害怕過節....
飯後幫忙善後時,也會因為女人必須承擔的責任感到不舒服,但只要是為家人做的,又何必計較?
2/7初一:8點多才起來,沒趕上教堂的彌撒,9點多到奶奶家,吃過早飯要決定是否上山祭祖。因為實在太寒冷,姑姑一家在新店山上過年也就不下山來拜年,我們這家子沒事做,奶奶就堅持要上山。10點多到了山上巧遇叔公,小時後大夥也是齊聚一堂的過年,現在各自跟子孫們過年,好難得才見上一次面,這會兒才在閒聊當中知道爺爺以前開印刷廠,黃金萬貫的事蹟!
阿姨回去顧弟妹後,中午吃飯只剩下4個人,下午睡了個飽,突然很不想留著繼續吃連續三餐的年夜菜....,仍舊是4個人草草吃了後我就說要回家,但奶奶的感受如何呢?覺得有點心酸...
其實回家後我打理好咪咪,去了K家住。
2/8初二:85℃吃了早餐後,9點K帶著Vivi回宜蘭。我則去老媽家坐了一會兒,等老爸來接,去八里的養老院,陪老奶奶探望修女及捐款,回來的途中參觀大愛電視台,中午則到高島屋B1吃了日本料理。在高島屋陪汪姊聊了一會兒,下午2點陪老媽跟老弟去龍山寺拜拜,等老哥過來一起吃晚餐。
6點老媽老哥跟我三人到「陶園」餐廳小團圓,心想難得中了大獎又難得跟老媽老哥吃飯,當然是作東囉~結果吃了我2千4百多啊...!算算加上紅包的支出,這個年也花了近1萬,收了3個紅包才打平了,年紀大,過年反而是憂多於喜呀!
2/9初三:仍舊是灰濛濛的天,也不知怎的一覺就睡到下午1點多,2點還跟人有約呢!跟朋友在附近好吃的貝果店吃了早午餐後,朋友帯著新購入的SONY α200來家裡拍咪咪,咪咪也終於有帥帥的照片了~http://www.flickr.com/photos/21951957@N02/sets/72157603842453298/
晚上7點去姑姑家拜年順便吃晚飯,趕去天母美麗華影城和K、Vivi看8點50的「長江七號」,晚上就近住K家。
2/10初四: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苗栗馬拉邦山+大湖採草莓 一日遊
記得是1/13高員外家KTV小敘之後,由小獵犬Elena發信:「馬拉邦暖冬天賞楓」。
我想起一年前的這個時節,在傻哥的帶領下與四K黨和同事們去大湖採草莓,那時也有說要來爬馬拉邦,但是之後相約爬山的人就不多了。
沒想到一年後再度有人提起,讓我再度想到"山水居"的草莓很好吃,於是接著回信「馬拉邦賞楓+大湖採草莓」。
大夥二話不說開始喬時間,一個星期內E-mail通聯搞定!不過1月下旬的天氣狀況不穩定,最後幾乎連下一星期的雨,到出發前一天還努力的想雨天備案,Neon還提出台中鼎王....(原來備案並不一定要退而求其次啊^ ^'')
Anyway,始終沒有人說Give up,不畏風寒調戲雨~6點半公館站集合,阿貓車+阿狗車+阿狼車=【Ocean's Twelve】:啟龍、Kevin、Luke、貓、仙女、YC、Neon、Ben、Elena、張大頭、大頭玉
9點半長驅直入到了登山口,又面臨要不要攻頂呢~約走了2K的水泥路,在一片迷霧森林裡撒野著,啟龍、Kevin搞笑著,讓一路人馬一路開心,始終沒有人說要「Give up」,沒有人趕羚羊的狀況下,到了一等三角點完成供桌,完成大家進香的心願,也因此太陽為我們綻放出讚許的光芒!!加油了~2008鼠於我們的好運!!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剛達爾溫柔的光
本書是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我從剛達爾的伯伯學習到……」
The lesson learned from the old man in Gondar
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 總幹事/神田英輔
1985年,我到衣索比亞剛達爾的體驗成了這故事的底。由於內戰和連續兩年的 旱災,1984年到85年間,光是衣索比亞就有一百萬以上的人「餓死」。我一閉上眼 睛,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月來沒有飯吃的小孩,因為忍不住飢餓而在吞食軟小石 頭的情景。為了因應這緊急的狀況,國際NGO(民間海外援助團體)之一的FHI開始 工作。我從事的「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也參加這項活動。
在完全斷糧一個月的村莊中,我們能夠分送給每一個家庭的糧食是不足夠的。 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分發糧食的情形下,剛達爾村穿破爛衣服的一位伯伯,不 只將自己和家族所得到的少量食物,分給不認識的兩個女孩,並且還讓她們帶一些 回去給瞎眼的母親。他當然不是不知道這將使他面臨「餓死」的可能……。 我受到了衝擊。處在同樣的情況下,我可能做出和剛達爾的伯伯同樣的事嗎?
不,我做不出。因為我……我會先為自己設想。對照之下,我看見自伯伯內面閃爍 出美麗無比的光芒。從他,我學習到和他人分享寶物的時候,人會閃爍出鑽石般晶 瑩的光。我希望活得像那位伯伯……。這就是我參與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的主要原因。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面臨「飢餓」這個很大的問題:一天有四萬人因為沒有食 物而喪失生命。追根究底,這現象和我們先進國家的人,有很大的關聯。先進國家 人民的飽食,就是建立在未開發國家人民供應的糧食上面。「只為自己設想」的自 我中心,造成並擴大世界的饑荒。
現在,我們必須做的是學習剛達爾的伯伯,向你的四周圍擴散愛心。剛達爾的 伯伯身上所閃爍出的光芒,教我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要彼此相愛」、「用愛服侍別人」。回應光芒傳遞的信息,我們就能和痛苦的人 同苦、和悲哀的人同哀,走出「自我中心」的世界。
我相信實現和平就是從這樣的 生活開始。
譯者盧千惠的話
暑假期間到日本女兒的家。外孫女美里讀國小三年級。暑假作業就是讀二十冊 以上的書,再從中找兩本印象最深的,寫讀書心得。我到他們家的時候,客廳長椅 旁排放著她從市圖書館借來的許多書。
有一天清晨,早起的我和美里兩人斜坐在長椅讀書。我看到她拭著眼淚,於是 坐到她旁邊輕聲問:「怎麼了?」她抽曀著說:「這兩個女兒走了三天的路,想領奶粉和玉米粉,但是被士兵說她們不是剛達爾的人而被趕走。爸爸和哥哥餓死,媽媽也眼瞎了。」她指著最有名的繪畫本畫家葉祥明柔和的彩色畫中穿白色衣服的兩個女孩。「她們會餓死的。」
我很快地掃了她翻著的那一頁,再回頭看封面。看到葉祥明獨特的醒目青藍色中用白色粉筆寫的標題《剛達爾溫柔的光》,也看到站在遠遠的地平線上,回頭揮 手的兩個女孩。姊姊的手還提著東西。我告訴外孫女:「你看,她們一定平安地回 到家了。」
我告訴美里想把這本書翻成中文,讓台灣人也知道,世界上有兩億小孩子每天 餓著肚子睡覺。她才開懷地說:「當我長大,或許可以像阿媽的朋友,神田先生, 去關懷那些人。」
書,帶給九歲的女孩無限的想像力,長翅膀去接觸千里路遠的朋友,培養體貼 別人痛苦的心靈。這是多麼地值得仿傚的暑假作業。
飢餓是21世紀最不該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
真福八端中寫道:「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
對於那些常年有餓死人的貧困國家而言,天堂是個什麼地方?故鄉又是不是被上帝遺忘的地方?
對於我們降臨在豐盛而私慾氾濫的開發途上國(已開發國家),這旨意又是上帝的什麼啟示?
只是要我們知足惜福,要我們了解自己的幸福而獲得滿足嗎?大可以激發我們一時的惻隱之心,但召喚的目的在於那一份「手足之情」。
上帝的旨意在於讓人類學習感謝與分享,改變世界只是一個隨機的善意。
「我從剛達爾的伯伯學習到……」
The lesson learned from the old man in Gondar
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 總幹事/神田英輔
1985年,我到衣索比亞剛達爾的體驗成了這故事的底。由於內戰和連續兩年的 旱災,1984年到85年間,光是衣索比亞就有一百萬以上的人「餓死」。我一閉上眼 睛,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月來沒有飯吃的小孩,因為忍不住飢餓而在吞食軟小石 頭的情景。為了因應這緊急的狀況,國際NGO(民間海外援助團體)之一的FHI開始 工作。我從事的「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也參加這項活動。
在完全斷糧一個月的村莊中,我們能夠分送給每一個家庭的糧食是不足夠的。 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分發糧食的情形下,剛達爾村穿破爛衣服的一位伯伯,不 只將自己和家族所得到的少量食物,分給不認識的兩個女孩,並且還讓她們帶一些 回去給瞎眼的母親。他當然不是不知道這將使他面臨「餓死」的可能……。 我受到了衝擊。處在同樣的情況下,我可能做出和剛達爾的伯伯同樣的事嗎?
不,我做不出。因為我……我會先為自己設想。對照之下,我看見自伯伯內面閃爍 出美麗無比的光芒。從他,我學習到和他人分享寶物的時候,人會閃爍出鑽石般晶 瑩的光。我希望活得像那位伯伯……。這就是我參與日本國際飢餓對策機構的主要原因。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面臨「飢餓」這個很大的問題:一天有四萬人因為沒有食 物而喪失生命。追根究底,這現象和我們先進國家的人,有很大的關聯。先進國家 人民的飽食,就是建立在未開發國家人民供應的糧食上面。「只為自己設想」的自 我中心,造成並擴大世界的饑荒。
現在,我們必須做的是學習剛達爾的伯伯,向你的四周圍擴散愛心。剛達爾的 伯伯身上所閃爍出的光芒,教我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要彼此相愛」、「用愛服侍別人」。回應光芒傳遞的信息,我們就能和痛苦的人 同苦、和悲哀的人同哀,走出「自我中心」的世界。
我相信實現和平就是從這樣的 生活開始。
譯者盧千惠的話
暑假期間到日本女兒的家。外孫女美里讀國小三年級。暑假作業就是讀二十冊 以上的書,再從中找兩本印象最深的,寫讀書心得。我到他們家的時候,客廳長椅 旁排放著她從市圖書館借來的許多書。
有一天清晨,早起的我和美里兩人斜坐在長椅讀書。我看到她拭著眼淚,於是 坐到她旁邊輕聲問:「怎麼了?」她抽曀著說:「這兩個女兒走了三天的路,想領奶粉和玉米粉,但是被士兵說她們不是剛達爾的人而被趕走。爸爸和哥哥餓死,媽媽也眼瞎了。」她指著最有名的繪畫本畫家葉祥明柔和的彩色畫中穿白色衣服的兩個女孩。「她們會餓死的。」
我很快地掃了她翻著的那一頁,再回頭看封面。看到葉祥明獨特的醒目青藍色中用白色粉筆寫的標題《剛達爾溫柔的光》,也看到站在遠遠的地平線上,回頭揮 手的兩個女孩。姊姊的手還提著東西。我告訴外孫女:「你看,她們一定平安地回 到家了。」
我告訴美里想把這本書翻成中文,讓台灣人也知道,世界上有兩億小孩子每天 餓著肚子睡覺。她才開懷地說:「當我長大,或許可以像阿媽的朋友,神田先生, 去關懷那些人。」
書,帶給九歲的女孩無限的想像力,長翅膀去接觸千里路遠的朋友,培養體貼 別人痛苦的心靈。這是多麼地值得仿傚的暑假作業。
飢餓是21世紀最不該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
真福八端中寫道:「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
對於那些常年有餓死人的貧困國家而言,天堂是個什麼地方?故鄉又是不是被上帝遺忘的地方?
對於我們降臨在豐盛而私慾氾濫的開發途上國(已開發國家),這旨意又是上帝的什麼啟示?
只是要我們知足惜福,要我們了解自己的幸福而獲得滿足嗎?大可以激發我們一時的惻隱之心,但召喚的目的在於那一份「手足之情」。
上帝的旨意在於讓人類學習感謝與分享,改變世界只是一個隨機的善意。
Attributed to Archbishop Oscar Arnulfo Romero
羅梅洛主教的一篇禱詞
有時安頓下來往遠處看,對人頗有助益。
天國不僅非人力所及,也是在人的視野之外。
在天主莊嚴華麗的事業中,我們一生所能成就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皆非十全十美,這也就是說:
天國總是在人力所及的範圍之外。
沒有一篇講道能全然表達傳道人的心意。
沒有一個祈禱能全然表達虔誠的信仰。
沒有一項懺悔能讓人變得十分完美。
沒有任何牧靈的探訪能給人帶來全面的恩寵。
沒有一項計畫能充分完成教會的使命。
也沒有一套目標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包容在內。
這就是我們所作所為。
我們播下種子,期盼它來日生長。
我們叫灌別人種下的種子,知道其中蘊育著未來的許諾。
我們奠下基礎,需要有人繼續加以建造。
我們提供一種潛力,讓它有機會發展到遠超我們能力的程度。
我們無法去做每一件事情,意識到這一點,反而令我們覺得寬心。
這樣,讓我們能做一些事情,而且把它們做得盡善盡美,也許並不完美,但畢竟是個開始,向前邁進的第一步。
這是一個讓天主的恩惠來臨的機會,由祂去完成人事未盡的一切。
我們是工匠,而不是建築師...
提供服侍的人,而不是默西亞。
我們是給人講述未來的先知,然而未來卻不屬於我們。
阿們。
在還沒讀完以上這篇禱詞,觸動心弦的感動已使我眼框泛紅...。
在父母離異的環境下長大,我一直要求自己要比別人懂事,要比別人堅強,甚至要比別人聰明。有時候我譴責我自己沒有讓身邊的人幸福,沒能完成的事情讓我對自己感到失望。我忘了自己的渺小,我懷疑自己的能力。
而現在,天主的愛釋放了我,讓我真正了解,我只需要期待自己,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能享有心靈的愛、喜悅與和平。現在讓我知道,我無法讓每一件事情都完美,我也可以不必再為此受苦。現在我以無比的感謝去服侍,因為天主讓我及早懂了這些,及早獲得了自由!
有時安頓下來往遠處看,對人頗有助益。
天國不僅非人力所及,也是在人的視野之外。
在天主莊嚴華麗的事業中,我們一生所能成就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皆非十全十美,這也就是說:
天國總是在人力所及的範圍之外。
沒有一篇講道能全然表達傳道人的心意。
沒有一個祈禱能全然表達虔誠的信仰。
沒有一項懺悔能讓人變得十分完美。
沒有任何牧靈的探訪能給人帶來全面的恩寵。
沒有一項計畫能充分完成教會的使命。
也沒有一套目標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包容在內。
這就是我們所作所為。
我們播下種子,期盼它來日生長。
我們叫灌別人種下的種子,知道其中蘊育著未來的許諾。
我們奠下基礎,需要有人繼續加以建造。
我們提供一種潛力,讓它有機會發展到遠超我們能力的程度。
我們無法去做每一件事情,意識到這一點,反而令我們覺得寬心。
這樣,讓我們能做一些事情,而且把它們做得盡善盡美,也許並不完美,但畢竟是個開始,向前邁進的第一步。
這是一個讓天主的恩惠來臨的機會,由祂去完成人事未盡的一切。
我們是工匠,而不是建築師...
提供服侍的人,而不是默西亞。
我們是給人講述未來的先知,然而未來卻不屬於我們。
阿們。
在還沒讀完以上這篇禱詞,觸動心弦的感動已使我眼框泛紅...。
在父母離異的環境下長大,我一直要求自己要比別人懂事,要比別人堅強,甚至要比別人聰明。有時候我譴責我自己沒有讓身邊的人幸福,沒能完成的事情讓我對自己感到失望。我忘了自己的渺小,我懷疑自己的能力。
而現在,天主的愛釋放了我,讓我真正了解,我只需要期待自己,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能享有心靈的愛、喜悅與和平。現在讓我知道,我無法讓每一件事情都完美,我也可以不必再為此受苦。現在我以無比的感謝去服侍,因為天主讓我及早懂了這些,及早獲得了自由!
甲年 常年期 第四主日 真福八端 林思川神父執筆
【福音:瑪五1-12 】
1. 那時候,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
2. 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3.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5.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6.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7.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8.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9.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10.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12. 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內容,記載耶穌在加里肋亞一座山上對民眾的教導,這段經文通常被稱為「山中聖訓」,常年期第四到第九主日一連六個主日的福音都順序選讀這段經文。這個主日的福音是「山中聖訓」的開場白,也就是所謂的「真福八端」,這個標題非常符合經文的形式與內容。但主日彌撒中的福音經文沒有收錄瑪五12的最後一句話,這種安排嚴重影響對經文的瞭解,我們將在下文中補上這段經文,並逐句對這段福音略做解釋。
群眾
「群眾」是那些自整個區域來到耶穌跟前的人(瑪四25),他們代表現在來聆聽耶穌的教導和訊息的以色列人民。「山中聖訓」是耶穌有關天國喜訊的教導,對象首先是由以色列子民所產生的天主子民;然而,福音具有超越時空的性質,因此也是針對每一時代的基督徒團體 ─ 新的天主子民 ─ 所提出的教導。
山
福音指出耶穌上了「山」,卻沒有明說是哪一座山,大概應該當作敘述的類型來瞭解:就如梅瑟曾上到天主的山,向天主的子民宣講天主的啟示和法律(參閱:出十九3,二四18),現在耶穌也登上「山」,宣告教導那超越舊約法律的福音喜訊。來到耶穌前的「門徒」並不代表任何特殊的團體,而是一切蒙召接受耶穌話語的人。「山中聖訓」是對一切人說的,瑪竇在整段經文結尾時也說,這是針對整個群眾所提出的有權威的教訓(瑪七28-29)。而「耶穌開口教訓他們」也是一個聖經中常用的表達方式,顯示耶穌所教導的就是天主的話和旨意(參閱:出四12;戶二二28)。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這句話強調「精神」貧窮,因此是針對每一個人說的:指凡是知道自己在天主前是貧窮的,在一切困苦急難中唯有天主是唯一可信靠的人。這種「貧窮的虔誠」根源於舊約(參閱:詠三四,三七),耶穌時代的以色列民族中也有許多人深深體驗到這個事實(參閱:路一46-55)。耶穌向窮人傳報救援喜訊(路四18),但並未將祂所帶來的救援侷限在以色列的「神聖遺民」範圍之內。凡是體認自己在天主前是絕對的「貧窮」,需要天主仁慈憐憫的人,都將得到耶穌的救援 ─ 天國。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到安慰!」
這句話並非表達另一組人,「哀慟的人」其實就是「貧窮的人」(參閱:依六二1-2)。這裡只是強調的角度不同,指出一切因承受苦難債務壓迫而哀嘆,並且只能期待天主安慰的人(依四九13)。這個期待清楚地表達在被動語句中:「因為他們要得到安慰!」聖經中常用被動語態,表達真正的主動者就是天主。只有天主的安慰能化悲傷為喜樂。在耶穌所說的許諾中,聽眾看見了業已露出曙光的天國。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溫良的人」所表達的意義基本上和「神貧」與「哀慟」的人相同。詠三七11說:「善人將繼承樂土,必將樂享平安幸福。」聖詠中的「樂土」和瑪竇這裡所說的「土地」就是指天國,因此這句話是一個普遍性的救援許諾,針對一切謙遜溫和、期待天主的平安喜樂的人。
「慕義如饑似渴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神貧、哀慟、溫良」的人所渴望的就是「義德」,也就是由天主或祂所派遣的默西亞所建立的救援秩序(依九4;耶二三5-6)。福音經文以「飢渴」描述對天主的「義德」的期待,明顯地影射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流徙的經驗(詠一0七4-9),他們在那裡體驗到深度的飢渴,也經驗了天主如何以瑪納和由岩石流出的水養育了他們。福音類比地運用這個民族生命的體驗,表達對天主聖言(亞八11)以及天主智慧(德二四21)的渴望。
瑪竇所使用的「義(德)」這個概念一方面表達天主賞賜的救援,另一方面也表達要求於人的正確生活態度。天主賞賜的救援就是天國,而渴望天國的人所應表現的基本生活態度,就在下面「四端」真福之中。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渴望得到天國的人應該「憐憫」他人,而且是像天主(耶穌)一般地仁慈憐憫(瑪十八33)。針對只重視外在表現的法律主義(瑪二三23),耶穌強調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十二7);面對呼求憐憫救助的病患與困苦之人,耶穌從不讓他們失望而歸;誰若接待受苦者、看顧遭受遺棄者,就是屬於被天父所祝福的人,將在最後審判中得到天主的憐憫(瑪二五31-46)。
「心地純潔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所謂「心地純潔」並不是狹隘地指某一個特殊的美德,而是如同猶太法律對於參加聖殿禮儀者(參閱:詠十五)所要求的「手潔心清」(詠二四4)。這裡強調發自正直良心的行動,尤其是真實的言論,忠於自己所說出的話,與人交往絕不欺騙不實(詠十五2-5),也就是必須仿效天主的仁慈與信實(詠二六)。
「看見天主」是由猶太虔誠傳統所引出的一個許諾。猶太傳統相信人們在聖殿中「觀看天主的面」,這個傳統後來演變成為一種期待:義人的靈魂將在天堂看見天主;初期基督徒團體繼續接受這個思想,強調在未來將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和平」是聖經思想中一個意義極為豐富的概念。所謂「締造和平」是指積極努力促進天主願意在人間散播的和平(參閱:路二14),標準則是在世上、各民族間建立天國(依二4;米四3)。更進一步則是針對門徒們的教導:要求他們放棄報復的權利(瑪五38-42)、放下武器暴力(瑪二六52-54)、隨時準備與人和好(瑪五23-24)、愛仇並為迫害自己的人祈禱(瑪五44-45)。
期待「成為天主子女」是以民傳統的渴望(參閱:歐二1-3;智二16-18),是救援觀點下另一個表達天國的方式;初期基督徒認為自己就是實現了天主子女的團體,若壹三1-2更把這個概念和「看見天主」連結在一起。這個「真福」的許諾為今日的「和平運動」指出一條明路,但卻必須透過正確的詮釋,使之在每一個具體的時空環境之中實現。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為義而受迫害」表達由於忠於耶穌和祂的福音而遭受迫害,這是初期基督徒團體已有的經驗(瑪十23,二三34)。這個「真福」的許諾要求他們,平安接受迫害,並為迫害者祈禱(瑪五44)。雖然耶穌「愛仇」的最高要求,對初期基督徒團體具有非常真實的意義;但這個要求也是對任何時代、任何情況中的人都有效的。「被迫害」屬於耶穌門徒的命運(瑪十22-26),福音的力量在迫害中更為彰顯,被迫害者更有機會證明自己真是耶穌的門徒(瑪十38-39),配得天國永福。
「人若為了我的緣故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吧!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因為在你們之前的先知,人也曾經這樣迫害過他們。」(瑪五12)這最後兩節經文已不屬於所謂的「真福八端」,耶穌講話的對象變成具體的「你們」,說明瑪竇將「真福八端」的內容直接應用在基督徒團體上;因此,這兩節經文也可以看做整段教導的結論。
耶穌的門徒(瑪竇的團體)經歷到先知們 ─ 舊約中天主的代言人 ─ 所經歷過的迫害,也遭遇到他們的主相同的命運(瑪二13-18,二一33-39,二三37-38),基督徒團體因此而明白,他們已被列入救援史的行列之中。猶太傳統敘述舊約先知多人遭到謀殺(參閱:瑪二二6,二三34-36);「來自加里肋亞納匝肋的先知耶穌」(瑪二一11)不僅在祂的家鄉經驗到人民的排斥(瑪十三57),更 在耶路撒冷經歷苦難和死亡;為了祂的緣故,門徒們必須忍受相同的命運,但卻因此而能夠期待「天上的賞報」。門徒們由於確信自己將得到圓滿的救援,因此現在就有理由「歡喜踴躍」,在這樣的生活態度與具體的生活情況中,天國已臨在於他們當中。
1. 那時候,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上他跟前來,
2. 他遂開口教訓他們說:
3.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
5.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6. 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7.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8. 心裏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9.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10.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
12. 你們歡喜踴躍罷!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富的。」
【經文脈絡】
瑪竇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的內容,記載耶穌在加里肋亞一座山上對民眾的教導,這段經文通常被稱為「山中聖訓」,常年期第四到第九主日一連六個主日的福音都順序選讀這段經文。這個主日的福音是「山中聖訓」的開場白,也就是所謂的「真福八端」,這個標題非常符合經文的形式與內容。但主日彌撒中的福音經文沒有收錄瑪五12的最後一句話,這種安排嚴重影響對經文的瞭解,我們將在下文中補上這段經文,並逐句對這段福音略做解釋。
群眾
「群眾」是那些自整個區域來到耶穌跟前的人(瑪四25),他們代表現在來聆聽耶穌的教導和訊息的以色列人民。「山中聖訓」是耶穌有關天國喜訊的教導,對象首先是由以色列子民所產生的天主子民;然而,福音具有超越時空的性質,因此也是針對每一時代的基督徒團體 ─ 新的天主子民 ─ 所提出的教導。
山
福音指出耶穌上了「山」,卻沒有明說是哪一座山,大概應該當作敘述的類型來瞭解:就如梅瑟曾上到天主的山,向天主的子民宣講天主的啟示和法律(參閱:出十九3,二四18),現在耶穌也登上「山」,宣告教導那超越舊約法律的福音喜訊。來到耶穌前的「門徒」並不代表任何特殊的團體,而是一切蒙召接受耶穌話語的人。「山中聖訓」是對一切人說的,瑪竇在整段經文結尾時也說,這是針對整個群眾所提出的有權威的教訓(瑪七28-29)。而「耶穌開口教訓他們」也是一個聖經中常用的表達方式,顯示耶穌所教導的就是天主的話和旨意(參閱:出四12;戶二二28)。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這句話強調「精神」貧窮,因此是針對每一個人說的:指凡是知道自己在天主前是貧窮的,在一切困苦急難中唯有天主是唯一可信靠的人。這種「貧窮的虔誠」根源於舊約(參閱:詠三四,三七),耶穌時代的以色列民族中也有許多人深深體驗到這個事實(參閱:路一46-55)。耶穌向窮人傳報救援喜訊(路四18),但並未將祂所帶來的救援侷限在以色列的「神聖遺民」範圍之內。凡是體認自己在天主前是絕對的「貧窮」,需要天主仁慈憐憫的人,都將得到耶穌的救援 ─ 天國。
「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到安慰!」
這句話並非表達另一組人,「哀慟的人」其實就是「貧窮的人」(參閱:依六二1-2)。這裡只是強調的角度不同,指出一切因承受苦難債務壓迫而哀嘆,並且只能期待天主安慰的人(依四九13)。這個期待清楚地表達在被動語句中:「因為他們要得到安慰!」聖經中常用被動語態,表達真正的主動者就是天主。只有天主的安慰能化悲傷為喜樂。在耶穌所說的許諾中,聽眾看見了業已露出曙光的天國。
「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
「溫良的人」所表達的意義基本上和「神貧」與「哀慟」的人相同。詠三七11說:「善人將繼承樂土,必將樂享平安幸福。」聖詠中的「樂土」和瑪竇這裡所說的「土地」就是指天國,因此這句話是一個普遍性的救援許諾,針對一切謙遜溫和、期待天主的平安喜樂的人。
「慕義如饑似渴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
「神貧、哀慟、溫良」的人所渴望的就是「義德」,也就是由天主或祂所派遣的默西亞所建立的救援秩序(依九4;耶二三5-6)。福音經文以「飢渴」描述對天主的「義德」的期待,明顯地影射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流徙的經驗(詠一0七4-9),他們在那裡體驗到深度的飢渴,也經驗了天主如何以瑪納和由岩石流出的水養育了他們。福音類比地運用這個民族生命的體驗,表達對天主聖言(亞八11)以及天主智慧(德二四21)的渴望。
瑪竇所使用的「義(德)」這個概念一方面表達天主賞賜的救援,另一方面也表達要求於人的正確生活態度。天主賞賜的救援就是天國,而渴望天國的人所應表現的基本生活態度,就在下面「四端」真福之中。
「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
渴望得到天國的人應該「憐憫」他人,而且是像天主(耶穌)一般地仁慈憐憫(瑪十八33)。針對只重視外在表現的法律主義(瑪二三23),耶穌強調天主「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九13,十二7);面對呼求憐憫救助的病患與困苦之人,耶穌從不讓他們失望而歸;誰若接待受苦者、看顧遭受遺棄者,就是屬於被天父所祝福的人,將在最後審判中得到天主的憐憫(瑪二五31-46)。
「心地純潔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
所謂「心地純潔」並不是狹隘地指某一個特殊的美德,而是如同猶太法律對於參加聖殿禮儀者(參閱:詠十五)所要求的「手潔心清」(詠二四4)。這裡強調發自正直良心的行動,尤其是真實的言論,忠於自己所說出的話,與人交往絕不欺騙不實(詠十五2-5),也就是必須仿效天主的仁慈與信實(詠二六)。
「看見天主」是由猶太虔誠傳統所引出的一個許諾。猶太傳統相信人們在聖殿中「觀看天主的面」,這個傳統後來演變成為一種期待:義人的靈魂將在天堂看見天主;初期基督徒團體繼續接受這個思想,強調在未來將看見天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
「和平」是聖經思想中一個意義極為豐富的概念。所謂「締造和平」是指積極努力促進天主願意在人間散播的和平(參閱:路二14),標準則是在世上、各民族間建立天國(依二4;米四3)。更進一步則是針對門徒們的教導:要求他們放棄報復的權利(瑪五38-42)、放下武器暴力(瑪二六52-54)、隨時準備與人和好(瑪五23-24)、愛仇並為迫害自己的人祈禱(瑪五44-45)。
期待「成為天主子女」是以民傳統的渴望(參閱:歐二1-3;智二16-18),是救援觀點下另一個表達天國的方式;初期基督徒認為自己就是實現了天主子女的團體,若壹三1-2更把這個概念和「看見天主」連結在一起。這個「真福」的許諾為今日的「和平運動」指出一條明路,但卻必須透過正確的詮釋,使之在每一個具體的時空環境之中實現。
「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為義而受迫害」表達由於忠於耶穌和祂的福音而遭受迫害,這是初期基督徒團體已有的經驗(瑪十23,二三34)。這個「真福」的許諾要求他們,平安接受迫害,並為迫害者祈禱(瑪五44)。雖然耶穌「愛仇」的最高要求,對初期基督徒團體具有非常真實的意義;但這個要求也是對任何時代、任何情況中的人都有效的。「被迫害」屬於耶穌門徒的命運(瑪十22-26),福音的力量在迫害中更為彰顯,被迫害者更有機會證明自己真是耶穌的門徒(瑪十38-39),配得天國永福。
「人若為了我的緣故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吧!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因為在你們之前的先知,人也曾經這樣迫害過他們。」(瑪五12)這最後兩節經文已不屬於所謂的「真福八端」,耶穌講話的對象變成具體的「你們」,說明瑪竇將「真福八端」的內容直接應用在基督徒團體上;因此,這兩節經文也可以看做整段教導的結論。
耶穌的門徒(瑪竇的團體)經歷到先知們 ─ 舊約中天主的代言人 ─ 所經歷過的迫害,也遭遇到他們的主相同的命運(瑪二13-18,二一33-39,二三37-38),基督徒團體因此而明白,他們已被列入救援史的行列之中。猶太傳統敘述舊約先知多人遭到謀殺(參閱:瑪二二6,二三34-36);「來自加里肋亞納匝肋的先知耶穌」(瑪二一11)不僅在祂的家鄉經驗到人民的排斥(瑪十三57),更 在耶路撒冷經歷苦難和死亡;為了祂的緣故,門徒們必須忍受相同的命運,但卻因此而能夠期待「天上的賞報」。門徒們由於確信自己將得到圓滿的救援,因此現在就有理由「歡喜踴躍」,在這樣的生活態度與具體的生活情況中,天國已臨在於他們當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