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天 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
世界是神來之筆,人類因看到大自然的工程而驚嘆造物者的神奇与偉大。自古相信有某種力量主宰著世界,而尊天敬地拜鬼神,由人的想像與傳承,建立了習俗與宗教。隨著科學文明的發達,人們用現代的方法去印證歷史,也千方百計想去顛覆我們不想去相信的神話。
人有眼,卻看不到全部。


同一個宗教,有人信服的五體投地,也有人批評怪力亂神,宗教的精神莊嚴為人所信仰,宗教的權勢與力量卻教人畏懼。我們以為老天有眼,更以為老天的眼應該是我們的眼?在末世的審判來臨之前,除了努力當個"好人",也憤怒的批評"壞人",終究善與惡,是人類的眼,不是老天的眼。

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我面臨過威脅,被提出"全人類"的問題來質疑宗教或神。在我未開悟前,也曾因為"人的問題"而逃避了神,竟然批判了包容萬事萬物的神。於是錯過了感謝每個奇蹟的美好,顧著挑剔苦難殘缺的恩寵。被迫害者也是迫害者,過去醜陋的歷史再怎麼記憶猶新,為何用仇恨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呢?

問:XX是公平的嗎?
常聽到這樣的問題,XX可能是人生、神,任何比較之下的產物。我想到耶穌「浪子回頭」的比喻:有一個父親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要分家產,拿了自己的一份以後遠走他鄉,一直到窮困潦倒時才回家請求父親的原諒,父親開心的接納他且用豐盛的招呼他,那麼跟在父親身邊辛勤工作的大兒子呢?理所當然了嗎?
難道我們要因為壞人沒有被懲罰而去當壞人嗎?還是我們做好人是因為渴求能得到好的報應?佛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個壞人在他悔改的時候成佛了,那好人呢?我們遺忘了我們本性就是佛,就是菩薩,就是天主。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知道悔改的人就是聖人。"好人"常認為自己不是罪人(心靈有所缺乏的人),而批評了別人,如果不是心靈上有所缺乏,有什麼好憤怒的呢?(憤怒就是心靈受到傷害)在悔改的機會上,人人平等。


問:"你們"天主教錯得離譜!
如果你說的是歷史、宗教戰爭、聖經或是教皇,的確是這個宗教的一部分,但並不是真理。一個虔誠的教徒在一生當中都不一定能了解其信仰的真理,何況是一個沒信仰的人?宗教是一個工具,藉由祂來召換人性中潛藏的神性,藉由祂來面對人性中的軟弱、容易受到誘惑。後知後覺的人,藉著宗教信仰來「驅魔除惡」,先知先覺的教徒無私奉獻著「愛與和平」。
再容我舉一個例子,"你們"嘴上說著愛台灣的人,用行動來愛台灣了嗎?用尊重來面對每一個"台灣人"了嗎?有時候人說的愛,是一種名份上的愛,是一種害也說不定。無法對愛做出承諾的人越來越多,因為愛不是只有一個名份。


問:你們認為人有罪?人要贖罪?
所謂的罪,或是十戒中的不要崇拜偶像,以人的思想有解釋上的偏差。佛家也說貪嗔痴,主內靈修的七障:驕傲、吝嗇、迷色、忌妒、忿怒、貪饕、懶惰,雖然沒有殺人放火,對人類神性本身是傷害,對萬事萬物是傷害。心靈上的缺乏使我們向外索求、互相爭奪,贖罪則是向內尋求、圓滿自在。不要崇拜偶像,則是要人放棄我執,執著使人抗拒,抗拒使人成為痛苦之身。


問:你知「道」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現代人的知多於道,知識多了煩惱也跟著多,而道則是順應自然的空性。我們所知"道"的,恐怕不是道,所有認識的道理,都只是徒增負擔的知識而已。


問:你的耶穌我的佛陀,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不會受別的宗教影響嗎?
對我來說宗教不是教人向善,而是找回生命源頭,並且知「道」也「相‧信」。五教的神都是同一個神,道也是一貫道,天神、上帝派了五教先知分佈在不同地區各掌其道,對亞洲來說應該是佛家与道家的影響最深,而儒家思想的孔子周遊列國也是一種佈道,關於道的說法,我曾請益了一貫道的道親。宗教互不牴觸,同時為天人合一而有法會或祈禱,修道就是回到本性,信仰就是找回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


問:「道」底在說什麼?既然是回歸本性,需要透過宗教嗎?
道是常也是無常,是原點也是終點。宗教是修道,不是拜道。本性已經知道,做人卻背道而馳,為什麼?修道不是修苦,行道不是行善,人以為要放棄慾念而得清高,行善積德而得平安,這就是宗教以外我們所知的吧,接收環境日復一日的干擾與影響,創造了集體思想。為什麼求道者修道者都是一個人?很簡單,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會流露本性。需要透過宗教嗎?不需要。宗教只是提供你一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集體思想。在佛堂裡的一貓一狗尚且都會被影響,何況是在教堂裡打瞌睡的人呢?透過自然的洗鍊,與內在的神性對話,你可以找得「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