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30日 星期三

人生的八個問題

問題一: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東西又貴又難吃﹐桌上還爬著蟑螂﹐你會因為他很近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臨嗎?
回答﹕你一定會說﹐這是什么爛問題﹐誰那么笨﹐花錢買罪受?

可是同樣的情況換個場合﹐自己或許就做類似的蠢事。
不少男女都曾經抱怨過他們的情人或配偶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明知在一起沒什麼好的結果﹐怨恨已經比愛還多﹐但卻“不知道為什麼”還是要和他攪和下去﹐分不了手。說穿了﹐只是為了不甘﹐為了習慣﹐這不也和光臨餐廳一樣?

──做人﹐為什麼要過於執著?!

問題二:如果你不小心丟掉100塊錢﹐知道它好像丟在某個你走過的地方﹐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回答﹕一個超級愚蠢的問題。

可是﹐相似的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做錯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問題﹐卻也不肯認錯﹐反而花加倍的時間來找藉口﹐讓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道理相同。為一件事情發火﹐不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不惜時間﹐只為報複﹐不也一樣無聊?

失去一個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是那麼傷心﹐而且一傷心就是好幾年﹐還要借酒澆愁﹐形銷骨立。其實這樣一點用也沒有﹐只是損失更多。

──做人﹐幹嗎為難自己?!

問題三:你會因為打開報紙發現每天都有車禍﹐就不敢出門嗎?
回答﹕這是個什麼爛問題?當然不會﹐那叫因噎廢食。

然而﹐有不少人卻曾說﹕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讓我都不敢談戀愛了。說得還挺理所當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關的諸多報導﹐就對自己的另一半憂心忡忡﹐這不也是類似的反應?所謂樂觀﹐就是得相信﹕雖然道路多艱險﹐我還是那個會平安過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點﹐不必害怕過馬路。

──做人﹐先要相信自己。

問題四:你相信每個人隨便都可以成功立業嗎?
回答﹕當然不會相信。

但據觀察﹐有人總是在聽完成功人士絞盡腦汁的建議﹐比如說﹐多讀書﹐多練習之后﹐問了另一個問題?那不是很難?我們都想在3分鐘內學好英文﹐在5分鐘內解決所有難題﹐難道成功是那麼容易的嗎?改變當然是難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難﹐所以才能出類拔萃。有一次坐在計程車上﹐聽見司機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檔車﹐兀自感嘆﹕“唉﹐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錢﹐我的錢這麼難賺?”我心血來潮﹐問:“你認為世上有什麼錢是好賺的?”他答不出來﹐過了半晌才說﹕好像都是別人的錢比較好賺。其實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艱辛取得。我們實在不該抱怨命運。

──做人﹐依靠自己!

問題五:你認為完全沒有打過籃球的人﹐可以當很好的籃球教練嗎?
回答﹕當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領導內行。

可是﹐有許多人﹐對某個行業完全不了解﹐只聽到那個行業好﹐就馬上開起業來了。我看過對穿著沒有任何品味、或根本不在乎穿著的人﹐夢想卻是開間服裝店;不知道電腦怎麼開機的人﹐卻想在網上發財﹐結果道聽途說﹐卻不反省自己是否專業能力不足﹐只抱怨時不我與。

──做人﹐量力而行。

問題六:相似但不相同的問題﹕你是否認為﹐籃球教練不上籃球場﹐閉著眼睛也可以主導一場完美的勝利?
回答﹕有病啊﹐當然是不可能的。

可是卻有不少朋友﹐自己沒有時間打理﹐卻拼命投資去開咖啡館﹐開餐廳﹐開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火燒屁股一樣急著把辛苦積攢的積蓄花掉﹐去當一個糊里糊塗的投資人。吃虧的總是比賺的多﹐卻覺得自己是因為運氣不好﹐而不是想法出了問題。

──做人﹐記得反省自己。

問題七:你寧可永遠後悔﹐也不願意試一試自己能否轉敗為勝?
解答﹕恐怕沒有人會說﹕“對﹐我就是這樣的孬種”吧。

然而﹐我們卻常常在不該打退堂鼓時拼命打退堂鼓﹐為了恐懼失敗而不敢嘗試成功。以關穎珊贏得2000年世界花樣滑冰冠軍時的精彩表現為例﹕她一心想贏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場比賽前﹐她的總積分隻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選曲項目上﹐她選擇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錯。在4分鐘的長曲中﹐結合了最高難度的三周跳﹐並且還大膽地連跳了兩次。她也可能會敗得很難看﹐但是她畢竟成功了。她說﹕“因為我不想等到失敗﹐才後悔自己還有潛力沒發揮。”一個中國偉人曾說;勝利的希望和有利情況的恢複﹐往往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問題八:你的時間無限﹐長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應該無限延期?
回答﹕不﹐傻瓜才會這樣認為。

然而我們卻常說﹐等我老了﹐要去環遊世界;等我退休﹐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長大了﹐我就可以去當志工……我們都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時間與精力。其實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實現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現在就能一步一步努力接近﹐我們就不會活了半生﹐卻出現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做人﹐要活在當下。

2005年3月18日 星期五

三十大夢 蔣瑄

三十歲的我們,終於發現,二十歲沒有勇氣做的事,三十歲就更沒有勇氣了。
為了害怕以後的人生都在猶豫與後悔中度過,不如現在活得淋漓盡致!

在書市中發現一本名為《30雜誌》的刊物,不禁開始思索三十歲這件事。 孔子說『三十而立』,在平均壽命較短的千年以前,人到三十,應該事業有成,有妻有子,甚至到了三十歲,榮升祖父祖母的都大有人在。三十歲,象徵一個人生命至此,應當一切完整。

還記得我十多歲時,看過一本預測世界末日的預言書,預言家拿氏預測在我二十多歲時,世界就會滅亡,當時我還不以為意,我認為我人生的精華就是在念大學那四年,大學畢業之後,我玩也玩夠了,死而無憾。到了大三,我又寫了一篇得獎的小說,故事內容描述一個二十九歲的女人,憂傷地回顧歷盡滄桑的人生。

等到我真正走近三十歲,才發現我並沒有歷經我想像中的那麼多滄桑,事實上我跟二十歲一樣,還有好多事沒做,還有好多地方想去玩,感覺人生無盡,等待我去探索。

某一部分的我,始終像個孩子,生活還有夢想,人生還有可能。
而我的許多朋友們,也都與我一樣。
與二十歲相比,我們只是忽然長大十歲,但都還是那麼愛玩,想念瘋狂的感覺,生活中一事無成,害怕責任與束縛,所以我們都比從前更努力地裝可愛。


那天,與一個七年級的男生阿豪一起吃飯。
提到旅遊的話題,他神采飛揚地說:『我二月去了倫敦、四月去泰國、暑假去歐洲自助旅行,現在打算九月去峇里島。』剛開始我以為他家經濟狀況不錯,免費供應他環遊世界,他卻泰然自若說一切都是他靠打工存的錢。兼了兩三份差,平時非常省,把所有的錢存起來旅遊與吃大餐,這就是他的人生哲學。


『我想要趁大學畢業前,拚命地玩,看看自己能玩到什麼程度。』這位七年級的阿豪補充:『當然是指正當的玩法啦,我們也不會去嗑藥什麼的。』

散會之後,與我們一起晚餐的六年級前段班的男性朋友,感慨地說:『其實我好羨慕他喔,我像他這種年紀的時候,也沒他這種勇氣。』

這時候,我才發現,再怎麼努力裝可愛,我與我的朋友,我們也回不去二十歲了。

朋友看了電影『落日殺神』,跟我討論他的想法。
『落日殺神』這部電影在講述洛杉磯有一個平凡的計程車司機Max,他的夢想是開一間度假禮車的公司,他總是安慰自己,告訴別人:『開計程車是暫時的。』但是他一開卻開了十二年。有一天他遇見不平凡的殺手Vincent,Vincent揭穿Max自欺欺人的藉口:『不過是租一台車,先付頭期款就好啦。你的夢想並不難。況且,十二年,也稱不上只是暫時的。』


導演透過演員的台詞來傳達: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做他們所謂暫時的工作,生命就這樣消失了,毫無理想可言。害怕改變,不敢放手追求自己的人生,終於庸碌一生。

Max因為遇到Vincent,歷經了失序脫軌的一個夜晚,才讓他體驗到:沒有什麼不可能或不可以,只是敢不敢去做罷了。

三十歲是一個很奇妙的年紀,明明已經不是二十歲了,內心卻還是蠢蠢欲動,有種想要放手一搏的衝動,或許是覺得現在再不做,到了四十歲就絕對不可能了。

於是我辭掉做了五年的工作去念研究所;患有恐婚症的朋友終於決定結婚;猶豫了半年,還是辭掉工作去創業的大學同學;雖然沒有積蓄、不熟法文、同行的朋友甚至退縮了,三十歲的女同事還是決定辭掉工作隻身去法國遊學。

三十歲的我們,終於發現,二十歲沒有勇氣做的事,三十歲就更沒有勇氣了。 於是二十歲的夢想,到了三十歲,也沒有成真。

為了害怕以後的人生都在猶豫與後悔中度過,不如現在活得淋漓盡致。
人生過了一半,我們總算領悟,只要多一點勇敢,人生就可以比現在精采很多!

2005年3月16日 星期三

愛與完美

有一天國王來到佛陀跟前聽法,並開始練習內觀,而通常在家中只要有一個人開始學,慢慢地,聽法就會影響到家中其他的人。

因為國王是一家之主,一國之長,他的影響力自然很大,家中所有的人都在練習這種方法,而皇后瑪麗,也成為 一位很好的修行者,他倆常在皇宮裡同一個禪房內觀。有一天內觀一小時之後,國王問皇后:「若有人問你,你最愛的人是誰呢?你會怎麼回答呢?」

她說:「我內觀的時候,同樣的問題也浮現出來,我發現其實除了自己,我誰也不愛。」
國王笑著說:「好極了,我也有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答案。」

於是他倆相偕去見佛陀稟告他這件事。

佛陀說:「說的好!說的好!」這是走出痛苦的第一步,當一個人開始發現這個問題癥結所在,就可以走出問題,解決問題,否則一輩子都活在想像中。「我愛我兒,我愛我妻,我愛我夫,我愛這,我愛那。」

其實你誰也不愛,你只愛自己,愛自己的欲望、希望與夢想,我愛這個人是因為我期待他能實現我的理想,一但他的行為與態度與我所要的背道而馳,所有的愛就消失不見,所以我不是愛別人,而是愛自己,只要能認清這點,就很容易去除私念,就能夠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所以這是內觀者第一個重要的體會。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感嘆世間沒有完美的愛戀與情人,卻忽略了自己要的到底是人還是神明,
常常希冀著完美浪漫的戀情,卻忽略了浪漫和現實難以相容的部分。


我們常常愛上了感覺,愛上了默契,愛上了浪漫,卻不一定愛這個人,孰不知你該愛的是因為他是你的選擇,沒有人生來是完美無缺的。如果你真的愛上一個完美無缺的人,那麼在往後的相處日子裡你們還有什麼成長的空間呢?

他有些缺點可以讓你學會包容,讓他有些不足讓你可以為他彌補,這樣的愛情才有交集,這樣的生命才有牽引。那麼你還要去愛一個完美的戀情嗎?

其實你愛上的只是一個完美的標準罷了,學著去愛一個肉體和心靈的結構體吧!
愛你的選擇和他的不完美,妳愛的是一個對象,卻不是一個偶像,讓愛將彼此的缺憾填補起來,讓愛將彼此的生命富足圓滿。

2005年3月11日 星期五

親愛的能不能再熱情一點?

熱戀時的激情的確會隨著婚姻的穩定而慢慢消失,但熱情卻需要維持, 因為它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一個教練對一群大學生說:「你們這些年輕人,結婚時可以恣意地享受浪漫與性愛。但剛結婚時,不妨準備個瓶子,每做一次愛,就放一顆豆子進去。一年後,每做一次,就拿出一顆,如果你能把瓶子拿空,算你幸運。」


這是教練要告訴年輕人的,不要對熱情期望過高,它會很快就消失。
有些人害怕熱情的消失,於是有了婚外情,好像只有外遇才能重新找回愛的感覺。有些人則認命的相信,熱情消失是理所當然,於是任憑夫妻關係冷淡下去。


以《男女大不同》一書聞名於世的兩性專家葛瑞博士則相信,熱戀時的激情的確會隨著婚姻的穩定而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信任、熟悉與默契,但熱情卻需要維持,因為它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熱情,並不是虛無飄渺、看不見的浪漫情懷,而是一種真實的情感表達。落實在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要讓對方知道「我仍然愛你」、「我重視你」、「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我願意滿足你的需要」或者「我感謝你所做的」。

但男女在情愛的感受與表達上,有極大的差異,誠如葛瑞所言,透過成熟的親密關係技巧,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互為滋養,彼此支持。

究竟男女之間對情愛的表演存在什麼樣的差距?怎麼做最恰當?

男人渴望性,女人需要愛

「我不是不愛我先生,但我就是不想做愛,難道只有性才能表現熱情?」苦惱的太太說。
「我累都累死了,但他都不知道,他只想做愛,我覺得我像是他發洩的工具,」另一個太太沮喪地表示。
「我喜歡我太太接受我身體的感覺,所以當她拒絕時,我覺得很難過,」一個失望的先生嘀咕。
「好像只有我喜歡做這件事,她一點興趣都沒有,我真希望她多了解我的需要,」這是另一個先生的心聲。
這樣的戲碼,不斷在許多床上發生。男人渴望更多的性,女人需要更多的愛。


美國性學研究者的臨床觀察發現,如果一對夫妻對性的「共振頻率」較高,那麼婚姻壽命會較長,婚姻品質也會較好。例如,先生和太太一個星期都有2~3次的性需求,那麼他們較易維持和諧的關係,如果差異太大,則會帶來一次又一次的磨擦。

但這樣的差異並非不能改變,需要雙方的體諒與學習,才能帶來真正的熱情與享受。

台灣的天主教會這幾年有一項「夫妻懇談會」的活動,其中有一個「10對10」的遊戲,就是讓夫妻先花10分鐘,把心中的感受與需要寫下來,再花10分鐘把它講出來,互相溝通。通常,是妻子們喜歡這遊戲,因為先生會好好聽她們說話,大大滿足她們心靈的需要。

但先生對這遊戲的反應則平平,不過,這遊戲進行一段時日後,先生們卻意外地發現,太太比以前更樂意有親密關係,在床上更熱情。一個與會的先生含蓄地分享:「喔,我們每天練習『10對10』,然後,該辦的事也辦了。」

長年推動「夫妻懇談會」的義工李秀英分析,當太太覺得先生願意花時間傾聽與了解時,兩人的關係就往前邁進一大步。當太太願意再多些親熱時,也就照顧了先生的需要,兩人的關係會呈良性循環。

調整彼此的「共振頻率」

現已嫻熟男女差異,不斷為教友做婚姻輔導的李秀英,曾幾乎走上離婚之路,但現在的夫妻關係,不僅感情融洽,更常讓熱烈的愛意與激情盪漾於心。

「結婚前四年像是住在修道院,她想盡各種方法逃避性愛,」李秀英的先生坦白地說。因為天主教徒要使用自然調節避孕法,李秀英調皮地說:「所以,我每次都騙他,我在排卵。」

婚姻進入第12年,情況更加惡化,李秀英在那時全心投入心靈的開發,對性事益加排斥,只想讓自己的身體充分休息,所以提出分床而睡的要求,這大大地傷害了先生的心,加上其他因素,兩人幾乎要離婚。

當時,李秀英常常在禱告,心裏默想:「天主,你這麼愛人,為什麼卻給夫妻『性』,這件我最不喜歡的事。」慢慢地,從身旁輔導的協助,還有神學書籍的研讀,她終於了解,「性是上帝給夫妻美好的祝福」,她必須放掉過去錯誤的印象與傷害,重新對性有健康的認識,而先生在同時也有不同的成長與改變。

現在的她和丈夫已有絕佳的默契,如果哪一天想要「親熱一下」,根本不用明說,彼此都會心知肚明。那一整個白天就是夫妻倆的醞釀期,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崗位想著對方、念著對方,就好像熱戀時的思念。

為了晚上有好表現,李秀英還會刻意減少白天的工作量,以保留體力,先生下班後也會體貼地多幫忙一點家事。直到晚上,兩人寬衣相擁的時刻,就是一整天思念與春情的驗收,每每,都有圓滿的性愛。

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夫妻關係是身心靈的共修,」現在能夠侃侃而談的李秀英語重心長地說。

男性醫學會理事長黃一勝多年來做男性性行為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論,「性是很高層次的關係,」他說。看來只是肉體的交合,其實是夫妻所有生活細節的反射,各種情緒都會跑出來。

一項英國男性性行為的研究發現,一個中年男子從有做愛念頭,到真正能發生性行為,需要花55分鐘,因為前半個小時要先取得配偶的同意。

這在台灣也十分普遍,當老公提出要求後,老婆會先翻翻舊帳、撒撒嬌,「答應要買的東西還沒有買」、「該做的事沒有做」。黃一勝笑著解釋,其實這就是生活瑣事的反射,呈現兩人關係的好壞。

保持身體的接觸

因此,在還沒有融洽的關係前,不妨先從身體接觸做起,培養一種「在一起的感覺」。

十幾年前,有一位可愛的加州大法官發起一項「每天一擁抱」的活動,鼓勵夫妻每天擁抱一次,做身體上的接觸。因為,如果連身體都不願意碰觸,就更難做心靈的交流。

其實,一直有科學研究證實,擁抱有助於改善夫妻關係,更有益於健康。

最近,美國身心醫學會的研究再一次指出,每天與另一半短暫擁抱或握手十分鐘,可大幅減少壓力所帶來的傷害。和同事或朋友擁抱也可以,但效果遠遠不如於配偶。

台安醫院婦產科醫師、也是擁有舊金山人類性學研究所博士的陳思銘強調,夫妻一見面就要做身體的接觸,不管是擁抱、親吻或摸摸手,讓這些動作變成習慣,兩個人自然會膩在一塊兒。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沒事還會摸來摸去,」神情有些嚴肅但說起太太就開心的陳思銘,大方地描述自己的夫妻生活。除了摸,還有按摩,他最享受太太為他做的腳底按摩。

腳底,特別是大拇指,被稱為「愛的地圖」,因為它的神經反射區在腦裏很接近性器官,刺激它會帶來很大的舒適與快感。殊不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裏的場景,當老爺選定晚上要在某一房過夜時,就會有丫環去給那房的太太敲腳底,「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喀-」,急促的敲擊聲帶來極大的視覺效果,而畫面人物所呈現的表情,更說明了做腳底按摩是多麼享受的事。

許多專家還提醒,女人比男人更需要愛撫,特別是不帶性意味的撫摸,因為許多女人抱怨,男人只有想做愛前,才會跑過來摸摸她們。

實際上,女人的肌膚比男人敏感十倍,透過撫摸,可以帶給她們極大的安慰。另一個有趣的研究也發現,如果女人每天能得到十次的撫觸,就會展現更高的自信。

不管是擁抱、按摩或是親柔的愛撫,如果能把雙方黏在一起,給對方最大的快樂與安慰,其實,就達到它的目的了。

安排兩人時光

但除了身體的接觸,夫妻間還需要悠閒的時光,以及快樂的回憶,才能自然地維持熱度。

美國丹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夫妻間有多少共同的快樂時光,將決定婚姻是否幸福。」該校婚姻暨家庭研究所所長馬可曼解釋,共創歡樂是健康婚姻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人只有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才會和另一半愈來愈親近。

李濤和李豔秋是圈內公認的模範夫妻,結婚至今,正好滿20年,甜蜜依舊。他們毫不吝惜公開箇中秘訣:「就是不斷地講話與交換意見。」李豔秋形容兩人的放鬆時間,就是各自忙完夜間的talk show後,一直談,談到半夜兩、三點。討論當晚的議題或特別來賓,討論各自的表現,給予建議,然後滿意地上床睡覺。

根據臨床心理學家的分析,能一直保持浪漫與活力的夫妻,總是大量地交談,交流心裏的感受,交流對情愛的看法。

曾是ICRT節目主持人、現職中央廣播電台的Natalie,和先生也是有說不完的話。外型時髦洋化的她生於紐約,在陽光燦爛的洛杉磯長大,是個不折不扣的ABC,卻嫁給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先生,他甚至連出國留學的經驗都沒有,但他們的情愛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對話與交流中產生。

說起話來溫柔甜美的Natalie開心地分享這幾年的心得,她認為夫妻間一定要不斷的溝通,只有坦白的關係才有真正的熱情,否則心中有疙瘩,再多的情意也會慢慢澆熄。

此外,Natalie和先生還擅於創造快樂時光,讓忙碌的生活充滿美好的感覺。

結婚紀念日的那個週末,他們找了保姆帶小孩,再上陽明山賞花,之後到北投洗溫泉,最後吃個溫馨的晚餐,第二天再泡一次溫泉。看似平常的行程,Natalie已滿意地大呼過癮,「像是回到兩個人的時光,好輕鬆、好愉快,」她意猶未盡地形容。因為小寶寶的出世,讓兩個人忙得像停不下來的陀螺,能夠抽離現實生活一會兒,就是最大的享受。

其實,這樣的幸福與浪漫,每對夫妻都能創造,上館子、看電影、賞夜景、戲水郊遊,還在談戀愛的男女都這麼做,結了婚,卻忘了把它們帶進婚姻裏。

破壞熱情的殺手

更糟的是,連原本吸引對方的條件都慢慢沒有了,「想讓另一半對你熱情嗎?要先問問自己還有沒有讓對方熱情的條件,」陳思銘幽默地分析,否則就不是熱情的對象,而成了嘔吐的對象。

「我老婆結婚前還滿溫柔有趣的,但現在好兇,而且愈來愈嘮叨,我和小孩都很怕她,只要她一開始碎碎唸,家裏就像放了空襲警報,躲的躲,逃的逃,各自找防空洞,」胖胖的楊文欽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中階主管,他這樣形容14年前所娶的太太。

「我先生婚前很勤快,會主動幫我很多忙,也常常讚美我,肯定我,那時候我想了就很開心,也是因為這樣我才嫁給他。但現在每天下班回來都像個死人,坐在電視機前面,動也不動,當我開始講話時,他和小孩都溜回房間,沒人知道我的感覺,」楊文欽的太太心裏也有一肚子的苦水。

我青睞的男人怎麼了?我所喜愛的女人去哪兒了?

美國知名的兩性專家葛瑞在另一本著作《相愛到白頭》裏,清楚深入地分析男女在婚後的改變。男人追求伴侶時,會用各種方法表示在乎她,但當目標達成,結婚後就不再做這些事,而是忙著賺錢養家。但長期的被動、冷漠或不體貼,都會減損女人對先生的熱情。

而太太長期的嘮叨、尖銳的批評或不斷的命令,也是破壞熱情的殺手。葛瑞建議,雙方都當想想,當初是什麼特質最吸引對方,現在還有沒有,如果已不復存在,當然引不起對方的熱情與愛意。

但另一個好方法則是,創造新的吸引力與條件,增加新鮮感,讓對方對你依依不捨。

現在看起來俏麗時髦的陳富美,曾在生完第一個小孩後憂鬱不已,因為她覺得自己變胖變醜了,所以根本不想出去見人,做生意的先生常邀她出去應酬,但常常被拒絕。直到有一天,連自己的媽媽也看不下去了,很慎重地告誡她,長時間讓先生單獨應酬是不行的,要適度隨行。

所以,在媽媽主動幫忙看顧小孩的情況下,陳富美開始減肥,妝扮自己。學習能力極強的她,先生如果打網球,她可以一星期就學會,先生迷上高爾夫球,她會很快就打的比他好。

外表老實純樸的先生看起來反而像她的司機,他會在外人面前開玩笑地說:「她黏我黏得這麼緊,就是怕我被別人追跑。」實際上,他心裏真正感動的是,太太很願意擴展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讓兩人齊步同行。

夫妻倆都是50歲的人了,但見了面就是摟摟抱抱,或在言語上嬉鬧對方。對他來說,太太由裏到外充滿了吸引力。

維持熱情並不難,就看彼此是否願意花點心思經營。

這就像洗熱水澡,躺久了,水總會涼,但攪一攪水波,或適時加熱水,就能帶來陣陣溫暖的漣漪。